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3篇 |
金属工艺 | 50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7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5G技术在商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固话和手机的应用中,各种场景化的智能通信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固话通信,基础通信中的实时音视频连接也已经迈入200亿大关,在5G技术支撑下的实时音视频通信中呈现体验超清、交互智能、服务泛在等优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文章中将以面向智能物联网的... 相似文献
22.
Based on minimum energy principle for plastic forming, tearing and buckling failures mechanisms are explored and criteria for them are develop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developed forming limit and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failures are investigated and proper parameters for stable forming a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ailures and forming limit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geometry and materials parameters of tube blank, fillet radius or half conical angle of die. For the process under fillet die, there exists a maximum fillet radius within which no tearing failure happens, and a maximum radius and a minimum radius range within which no buckling failure happens. For the process under conical die, there exists a maximum and minimum half conical angle range within which no tearing and buckling failures occur. 2) For both forming processes, the higher the value of material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or the lower the value of relative thickness, the more impossible for tearing and buckling failures to occur, and the larger the ranges of fillet radius and half conical angle. The experiment results verify the reli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23.
一种确定管材塑性本构关系的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材成形力和行程的关系曲线基础上 ,提出了用反算法确定管坯的塑性本构关系。开发了确定塑性本构关系参数的反算程序 ,并结合单向压缩实验对薄壁管 LF2 M-32× 1的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 ,获得该管坯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24.
25.
在Gleeble−1500型热模拟实验机上研究TA15(Ti-6Al-2Zr-1Mo-1V)钛合金在温度860~1 100 ℃、应变速率0.001~10/s、变形程度15%~75%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合金在温度860~980 ℃范围内成形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减少,动态再结晶逐渐受到抑制;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初生α晶粒略有增大。该合金在1 040~1 100 ℃范围内成形时,软化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塑性成形后的组织由扁条状β晶粒构成,晶界处有少量呈锯齿状的再结晶晶粒。基于定量金相测量,建立了TA15钛合金860~980 ℃高温变形时初生α相体积分数、晶粒尺寸以及再结晶分数模型。将模型与有限元结合,对热压缩成形过程组织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平均误差小于13%,可以满足预测需要。 相似文献
26.
大型钛合金隔框锻件外形复杂,且要求尺寸精度高、内部质量稳定,然而在锻造过程中极易出现充填不满、折迭、流线紊乱等缺陷.针对这些成形缺陷,基于DEFORM有限元软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钛合金等温闭式模锻成形过程坯料和加载方式优化对锻件成形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隔框材料流动特性优化得到的不等厚坯料,能较好地改善材料的充填性,使锻件满足尺寸精度要求.而局部加载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的流动,提高锻件的变形均匀性,消除由于材料流动不良造成的成形缺陷.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长度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化植入TIVAP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4例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TIVAP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右侧组和左侧组,中位年龄57(39~76)岁。准确记录左、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点至导管头端距离(L1、R1)和TIVAP港体至导管头端距离(L2、R2),分析患者身高、体重对TIVAP导管置入长度(L1、L2、R1、R2)的影响,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近段距离,并与实测数据作对比。结果 右侧、左侧颈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78/78)、98.2%(55/56)。L1值为(17.03±1.36) mm,L2值为(27.36±2.04) mm,R1值为(14.79±0.98) mm,R2值为(25.30±1.38) mm;身高与L1、L2、R1、R2值均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0、0.403、0.259、0.301,P值分别为<0.05、<0.01、<0.05、<0.01)。右侧组、左侧组导管置入长度(L1与R1、L2与R2)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预估近段距离与实测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L1、L2、R1、R2均无明显相关性;患者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VAP植入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可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置入深度,使手术更方便快捷,同时推荐在超声和DSA导引下进行。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8.
分别以次磷酸(H3PO2)和氢氧化镍为磷源和镍源,采用低温H2等离子体还原法制备体相Ni2P,并研究其在加氢脱硫反应(HDS)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等离子体电源输入电压的升高速率、还原气体(H2)流速、还原终电压和还原时间等因素对Ni2P的形成及其HDS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Ni2P样品进行分析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质量分数0.8%)为原料评价了Ni2P催化剂的HDS活性。结果表明,以H3PO2为磷源制备Ni2P过程中,H2等离子体还原条件控制对Ni2P单一晶相的形成非常重要。在非最佳还原条件下,所制备的Ni2P样品中会出现Ni2P4O12?10H2O、H3PO4和Ni(PO3)2等含磷杂质,这些杂质会抑制Ni2P的HDS活性。水洗可除去Ni2P中部分含磷杂质,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提高不明显;氨水洗涤可有效除去大部分含磷杂质,Ni2P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Ni2P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形成的含磷杂质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适宜的制备条件抑制含磷杂质的生成有助于增强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9.
30.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试验分析手段研究了K403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在温度为800~950℃、时间为50~200 h热暴露后组织稳定性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暴露温度的提高,γ’相聚集长大、边角发生钝化,γ’相形貌由方形向圆形或近圆形转变,部分γ’相发生定向排列连接粗化的现象越显著;合金仅在850和900℃热暴露条件下有少量有害的针状TCP脆性相(σ相)析出;随着热暴露温度的升高,合金抗拉强度下降幅度增大,延伸率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γ’相的粗化聚集和TCP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