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4篇
轻工业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一、纺织品防微波性能检测仪器及标准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性能射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也给人类带来了一定危害。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电磁辐射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的危害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往人们对它的认识。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和生育系统功能,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已被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列入必须控制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2.
乌苏里貉毛工艺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苏里貉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种动物,其绒毛柔软蓬松,保暖性优良,目前主要以裘皮等形式应用.文章介绍了乌苏里貉毛的外观形态,并对其长度、细度、摩擦性能、拉伸性能与超细羊毛、山羊绒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乌苏里貉绒毛具有优异的性能,各项指标满足纺织加工的要求,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3.
2019年末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民经济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接触等方式传播,所以口罩特别是医用口罩成了必备防疫物资.从口罩防护的原理出发,阐述了驻极材料的防护原理,分析了影响驻极效果的因素和国内外驻极材料的研究成果,为口罩等医用驻极材料的选取及制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4.
高硕  孙润军 《合成纤维》2021,50(2):29-32,42
以中厚涤棉机织物为基底,采用流延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聚吡咯电加热织物,研究了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对电加热织物电阻的影响以及电压与发热温度的关系,最后对织物的热稳定性和发热均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30%时,连接12V电压,电加热织物稳定后的温度可达到40℃,发热均匀,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5.
介绍了织物基柔性频率选择表面(FSS织物)的应用基础及其在天线、频率选择通信窗和吸波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FSS织物的3种成形方法,包括直接在织物上形成周期性导电图案、先形成周期性导电图案再与织物复合、导电层先与织物复合再形成周期性图案。其中,直接在织物上形成周期性导电图案是主流方法。3种方法形成的金属层FSS图案都存在金属与织物拉伸伸长不匹配的问题,容易造成金属FSS图案的断裂失效,开发具有高弹性的导电纱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按频响特性FSS织物分为贴片型、孔径型和吸波辅助型3类。FSS织物正在由传统的单频带单层结构向多层级联、多频带、极化和角度不敏感、动态可调吸波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136.
利用热塑性聚氨酯(TPU)和碳化硅(SiC)涂覆芳纶织物,制备具有良好柔韧性和抗刺穿性能的防刺织物。测试了织物的刚柔性、层间剥离性能和准静态穿刺性能,探讨碳化硅含量、粒径大小对涂层织物防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碳化硅颗粒后的涂层溶液能够进一步提高织物的防刺性能,而且柔韧性下降较小;当碳化硅粒径相同时,涂层织物的防刺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30 nm碳化硅质量分数为1%,或80 nm碳化硅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织物有较好的防刺性能。  相似文献   
137.
为进一步提高织物缺陷检测效率,降低织物织造过程中的损失,以织物缺陷检测系统为切入点,概述了织物缺陷检测的整个过程。针对检测过程中发生的错检、漏检问题,详细介绍了织物缺陷采集硬件设备、数据集、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从织物缺陷图像的特征提取角度出发,综述了织物颜色、纹理、形状特征提取的研究进展。其次,进一步总结了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缺陷检测算法各自的检测效率和特点,最后提出了在织物缺陷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