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9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0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青果的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青果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0种成分并确认了其中22种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4.86%),分别为肉豆蔻醚(32.58%)、γ-芹子烯(12.47%)、β?香烯氧化物(7.26%)、α-古芸烯(6.83%)、绿花烯(6.02%)等。结论2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青果挥发油中检出。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48.
采用溶液培养方式,研究了水环境低浓度镉(Cd)(0.01~0.64 μmol/L)较长时间胁迫下漂浮植物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和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体内植物络合素(PCs)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2种水生植物对外界Cd胁迫表现出明显的吸收和积累效应,水浮莲体内PCs的响应明显强于伊乐藻.水浮莲体内的PCs诱导量与Cd处理浓度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Cd浓度≥0.08 μmol/L水浮莲根系产生明显毒害效应并伴随根系PCs的诱导量急剧增加.回归分析显示,2种水生植物体内PCs的合成水平与Cd的生物毒性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表明PCs可作为重金属Cd胁迫的生物标记物指示水体中重金属的毒害程度.比较而言,水浮莲体内PCs对Cd污染更为敏感,可通过检测其根系PCs的含量来评价和预测实际水环境中Cd的污染.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对Windows的结构及Windows3.1新增通讯功能的分析,从硬件配置和软件上提出如何实现串行通讯,并给出一种在Windows3.1下实现串行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0.
得益于当今社会中各种在线资源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操作实验室设备和配置。本文主要借助SolidWorks软件构建元器件模型,利用3ds Max软件对元件进行渲染,解决虚拟实验室所需静态模型,然后利用主流Unity3D引擎开发虚拟实验室场景。从进入气动虚拟仿真实验室环境开始,为实现了3D漫游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控制方法,比如鼠标和键盘等外部设备对虚拟场景中人物进行控制、文字介绍实验原理、点击按钮实现界面跳转完成虚拟实验操作、虚拟选择等功能。能让使用者在逼真的虚拟环境中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建时运用多种方式实现功能,从而展开教学领域中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