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备镍锌铁氧体溶胶,以活性炭为基体负载Ni-Zn铁氧体,再通过焙烧制备出形态和结构理想的活性炭/镍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详细地考察烧结温度、煅烧气氛及活性炭与铁氧体的配比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分析。采用波导法在8.2~12.4GHz波段对活性炭负载纳米镍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进行电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活性炭负载镍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磁损耗角正切值,其吸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3.
活性炭负载Co0.8Zn0.2Fe2O4铁氧体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钴锌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备Co0.8Zn0.2Fe2O4铁氧体溶胶,加入活性炭于溶胶中,经浓缩制得活性炭/钴锌铁氧体凝胶,再经过低温煅烧,制备出形态和结构理想的活性炭负载钴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详细地考察烧结温度、煅烧时间及活性炭与铁氧体的配比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光谱(EDX)对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进行形貌、结构及组成表征分析。采用波导法在8.2~12.4GHz波段对活性炭负载纳米钴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进行电磁参数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钴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磁损耗角正切值,其吸波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4.
碳包覆铁纳米颗粒制备及电磁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纤维素为基质,硝酸铁为金属颗粒前躯体,在氢气保护下进行控温炭化合成出准球形的碳包覆铁纳米颗粒.产物通过TEM、EDX和XRD表征呈核壳结构,粒径分布比较窄.通过波导法对所制备的碳包覆铁纳米颗粒进行吸波性能分析,采用矢量网络仪研究分析其在8.2~12.4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性能. 相似文献
25.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DWNTs) were prepared from graphite by arc discharge technique with La as promoter. The DWNTs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a was a suitable promoter reagent for making high purity DWNTs with narrow diameter distribution by arc discharge method. The role of La in the growth of the DWNTs was briefly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相似文献
26.
实验确定了以溴酸钾为氧化剂在醋酸介质中氧化菲成菲醌的较佳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1 1 0℃、氧化剂配量 2 2 5、底物菲的浓度为 0 4 5mol/L ,得到产物纯度为 6 1 7%、产率为81 7% ;探索了相转移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应用 ,成功地开发了KBrO3 —PTC—HAc—H2 O氧化体系 ,确定采用TBA (四乙基溴化铵 )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反应温度为 85℃ ,催化剂配量为1 2 5 % ,水的配量为 6 % ,产品产率提高到 88 2 % ,产品纯度为 6 1 1 %。 相似文献
27.
28.
研究以钛酸丁酯和氯化锶为原料,采用溶胶-沉淀法合成纳米钛酸锶(SrTiO3),通过对产物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NaOH浓度对产物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研究不同淀粉添加量与纳米SrTiO3粒度分布之规律,通过改变淀粉配量可有效地控制纳米SrTiO3粒度分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所得纳米SrTiO3形态比较规则,多数呈球形颗粒,单分散性好,粒径分布为30~80nm。讨论溶胶一沉淀法制备纳米SrTiO3的反应过程,阐明淀粉对纳米SrTiO3粒度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分析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色缺陷的成分,分析氧化色形成的原因,研究减少氧化色的方法途径。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现场退火实验,研究不同材料在不同出炉温度下对带钢表面氧化色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方式产生的氧化色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元素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色进行物相分析。结果出炉温度是影响带钢退火后形成黄色氧化色的主要条件。实验室退火实验与生产现场生成的氧化色相同,氧化膜为黄色,由O,Mn,Fe,C等4种元素组成,主要是铁和锰的氧化物,膜层的厚度较薄约为50 nm,局部表面存在明显的Mn元素富集。结论带钢表面氧化色缺陷由氧化物组成,具有氧化色缺陷敏感性的冷轧带钢在罩式炉退火中,局部表面产生了易氧化元素Mn的富集;当出炉温度较高时,Mn元素优先被氧化形成了与正常板面不同的氧化色缺陷,氧化色的耐蚀性低于正常板面。降低出炉温度可有效减少氧化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