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3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81篇
矿业工程   45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46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通过发酵罐批次发酵实验,对C.tropicalis HDY-02发酵木糖合成木糖醇的几个重要发酵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发酵最适温度为35℃,最适发酵pH6.0,最适初始木糖浓度为80 g/L,氧传递系数为KL a 16.5 h-1和18.3 h-1时分别获得最大木糖醇得率为0.73 g/g和最大产率为0.84 g/L·h。因此,为获得更高的木糖醇得率和产率,在发酵过程中采用两阶段的通气策略(0~24 h,KL a为18.3 h-1;24 h之后KL a改为16.5 h-1)。在两阶段通气条件下采用发酵温度35℃,发酵pH6.0,初始木糖浓度80 g/L进行批次发酵,72 h时木糖醇浓度和木糖消耗浓度均达最大值,获得了62.1 g/L木糖醇,0.86 g/L·h产率和0.77 g/g得率。  相似文献   
72.
动态电压恢复器功率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一种拓扑结构,通过基于稳态分析的等效电路对功率电路容量、变压器变比、输出滤波器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提出开关频率、开关器件及直流母线电容的选取方法,最后给出实例计算和MATLAB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3.
阿克居里地区cu,Ag,Au,As,sb,Hg等元素与北疆地区水系沉积物丰度值相比,具有明显富集,且变异系数较大,具后期改造特征,应为本区的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74.
镁合金MIG焊接工艺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鹏  宋刚  刘黎明 《焊接学报》2009,30(12):109-112
采用脉冲 MIG 焊接工艺,进行 AZ31B 镁合金板材的焊接性分析,焊后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仪等设备对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脉冲 MIG 焊接工艺可以在不开坡口、不需背面强制成形的条件下,实现镁合金单面焊接双面成形,获得连续、没有表面缺陷的焊接接头.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较窄,晶粒稍有长大.焊缝区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硬度值高于母材.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到母材的 95% 以上.
Abstract:
The pulsed MIG welding was used to weld AZ31B Mg alloy, and the weldability of the alloy was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hardness of the welded joint were investigated via the metal phase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and hardness instru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e-side welding with back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is technique at optimized parameters when there was no groove and no shaped ban, which continuous butt joints have no surface defects.The heat-affected zone of the joints is narrow, and the grains of the zone are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metal. The grains of fusion zone are tiny, the microstructure is homogeneous and the hardness of welded joi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ase metal.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up to 95% of the base metal.  相似文献   
75.
中碳耐腐蚀磨损合金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合金元素对中碳合金钢的耐海水腐蚀磨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铬量的增加,硬度提高,基体电极电位增加;加入镍和铜,钢的淬透性提高,硬度增加;微量的硼改善合金钢的组织与成分均匀性;所有这些皆显著提高钢的耐腐蚀磨损性能。含有硼和铝的合金钢在自来水和盐水中的耐磨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6.
以潍坊电厂 3 0 0MW机组为例对集管疏水方式的运行状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对系统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7.
宋刚 《陶瓷》2000,(1):41-43
目前 ,生产陶瓷内外墙地砖的自动压砖机普遍采用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的压砖机能较容易地满足墙地砖压制成形的工艺要求。采用液压传动容易获得较大的压力(压强 ) ,机器可以高速起动和快速换向 ,能在较大的范围内方便地实现无级调速 ,利于模具模腔粉料的填充。液压传动运动平稳 ,利于压制成形时空气的顺利排出。液压传动能简化机器结构 ,与电气和气压传动配合易于实现自动控制。但液压系统对安装、使用和维护的水平要求较高。完整的液压系统包括 4个组成部分 :动力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辅助部分。本文仅就动力部分即液压泵的使用保养和…  相似文献   
78.
铝合金表面电弧喷涂铝涂层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荣正  宋刚  刘黎明 《焊接学报》2008,29(6):109-112
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6061铝合金基体表面喷涂高纯铝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涂层的组织进行观察,分析了基体与涂层的结合方式,测量了涂层的孔隙率.并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浸泡试验、盐雾试验和电化学试验,检验了涂层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利用电弧喷涂技术可以在6061铝合金基体表面形成均匀、致密、孔隙率低、结合良好的高纯铝涂层;高纯铝涂层耐腐蚀性较好,对铝合金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涂层经过封孔工艺处理后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79.
采用“主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质量进行了评价。选用孔、渗资料齐全和缺乏孔、渗资料两种相反情况下的样品,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按照评价方法的步骤,分别得到各样品的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Q”和“Q1”。根据“Q” 和“Q1”值的差别,将储层标准分别划分为5类。结果发现,按“Q”或“Q1”的大小进行的储层分类评价的结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基本一致。把根据“Q”或“Q1”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对应的试油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其符合率较高,说明“主因素定量”储层评价方法用于碎屑岩储层精细评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成因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等大量资料研究,认为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浅于1650m的深度,以原生孔隙为主;在1650~1900m的深度,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形成了溶蚀与原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段;超过1900m深度以后,溶蚀和胶结作用占主导地位,以次生孔隙为主。在不同地区、不同深度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不同:北部陡坡带的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1650~2450m,特别是在2100m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最高;中央隆起带次生孔隙均从1600m深度以下比较发育,而在1850~2500m深度段最为发育;在南部缓坡带,次生孔隙总体上主要发育于1900~2600m深度段。因此,由北向南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有增大趋势,但发育程度则明显减弱。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碳酸盐、长石的溶蚀以及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密切相关,是无机成岩作用和有机热成熟演化产生的CO2和有机酸溶蚀可溶组分的结果。东营凹陷碎屑岩次生孔隙的分布具有以下规律:在纵向上受控于烃源岩的成熟时间,平面上则受酸性水源区平面位置的控制;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与砂体所处的沉积相带密切相关,即水下沉积砂体的次生孔隙要比水上沉积砂体的发育;位于断裂带附近砂层中的次生孔隙比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