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11篇 |
矿业工程 | 8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7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针对某库区特殊的地质环境,通过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分析、研究库水渗漏成因、类型及特征,查明了库水渗漏途径,并进行了有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在流化床气化炉中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的研究(Ⅰ)以空气-水蒸汽为气化剂生产低热值燃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00kW流化床气化炉工业示范装置上以空气.水蒸汽为气化剂,将生物质/煤按不同比例进行了共气化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的运行条件下,得到了生物质/煤混合比例对气化炉工作温度、燃气热值、气体产率和气化效率等重要技术参数的影响.对玉米芯/煤的比例为81/19时的典型实验结果表明:气化炉工作温度869℃,空气当量比ER=0.21,S/B=0.20时,气体产率1.96m3/kg,燃气热值6.4MJ/m3,气化效率71.3%,燃气中焦油含量小于10mg/m3,该炉经过连续运行考核,运行平稳,工况稳定. 相似文献
53.
在600kW流化床气化炉工业示范装置上以空气-水蒸汽为气化剂,将生物质/煤按不同比例进行了共气化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的运行条件下,得到了生物质/煤混合比例对气化炉工作温度、燃气热值、气体产率和气化效率等重要技术参数的影响。对玉米芯/煤的比例为81/19时的典型实验结果表明:气化炉工作温度869℃,空气当量比ER=0.21,S/B=0.20时,气体产率1.96m^3/kg,燃气热值6.4MJ/m^3,气化效率71.3%,燃气中焦油含量小于l0mg/m^3,该炉经过连续运行考核,运行平稳,工况稳定。 相似文献
54.
55.
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西姆芽孢杆菌H1401和地衣芽孢杆菌H2202、解淀粉芽孢杆菌H4112、贝莱斯芽孢杆菌H4309为例,探究生防应用中的差异特性。采用MSA-CAS检测培养基检测产铁载体功能,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其对两种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生理4号小种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力,用PCR扩增技术检测抗病相关基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4株供试菌株发酵产物中目标抗病脂肽类化合物。结果显示,仅H1401菌株具有分泌铁载体功能;均有抑制两种致病菌的能力;均有抗病相关基因等。研究表明,H4309菌株和H1401菌株具有较好的拮抗植物致病菌的功能。菌株H1401和H4309可以作为潜在的工程菌株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6.
57.
58.
为了解决图像系数融合问题,设计了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与特征投票机制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采用色相饱和度(HSV)变换从多光谱图像中提取其亮度成分。随后,对该亮度成分与全色图像进行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以计算相应的高频、低频系数。再建立特征投票机制,完成低频系数的融合。通过构造高频系数融合规则,获取融合高频系数。最后,对融合系数进行处理,生成融合图像。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算法具有更好的光谱特性以及清晰度。 相似文献
59.
60.
在流化床气化炉中生物质与煤共气化研究(Ⅱ)——以水蒸汽为气化剂生产中热值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蒸汽为气化剂,用玉米芯/煤以不同比例为原料,在600kW流化床气化炉上,按二步法制气工艺进行连续运行实验.实验研究了影响燃气热值、气体产率、燃气组成及气化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出气化炉适宜的操作条件及较佳的原料配比范围.得出气化温度为950~1000℃,玉米芯/煤的比例为80/20,S/B在0.7~0.9范围内,燃气热值11~13MJ/m3,气体产率1.1~1.3m3/kg,气化效率75%~80%,燃气中焦油含量小于0.9mg/m3的结果.通过将本技术与国外现有生产中热值燃气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本技术具有产生较高热值燃气和燃气中低焦油含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