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271篇
电工技术   51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509篇
化学工业   835篇
金属工艺   404篇
机械仪表   574篇
建筑科学   681篇
矿业工程   373篇
能源动力   201篇
轻工业   563篇
水利工程   250篇
石油天然气   466篇
武器工业   86篇
无线电   7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1篇
冶金工业   415篇
原子能技术   138篇
自动化技术   81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539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 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 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  相似文献   
992.
低温封接真空玻璃以降低退钢化效应是当前研究的难点问题,采用环保型封接焊料替代含铅焊料是热点问题,铋锌硼玻璃是最有希望替代含铅焊料的低熔点玻璃系统.将不同掺量(wt%)的β-锂霞石掺入到Bi2O3-B2O3-ZnO系封接玻璃中,制备封接焊料,通过十字交叉法测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封接的封接粘结拉伸强度,研究β-锂霞石掺量、烧结温度对封接粘结拉伸强度、粘结层厚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410 ~430 ℃,β-锂霞石掺量为9%~12%时能明显提高封接粘结拉伸强度,其中410℃烧结时,掺量为9%的强度提高28%,达到1.19 MPa.β-锂霞石掺量6% ~ 12%时,在410 ~450℃烧结温度范围,封接粘结拉伸强度随烧结温度变化小,有利于封接工艺的控制.随β-锂霞石掺量增加,封接界面处由明显的压应力转变为明显的拉应力,相应的封接粘结拉伸强度由低转变为高,再转变为低.在各烧结温度下粘结层厚度随β-锂霞石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未发现其与强度存在直接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参数选择对结构模态特征识别的影响,应用VMD和Teager能量算子(Teager energy operator,简称TEO)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系统辨识方法,根据VMD层数参量K的变化寻找稳定的极点,用于识别结构模态特性。为了满足TEO对单分量的要求,采用VMD方法将振动信号分解成不同尺度的细节信号(band-limited 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BIMF)。对BIMF使用TEO法估计固有频率与阻尼比,使用层数参量K时形成的稳态极点判断真实结构模态系统参数,去除虚假分量。进行了数值和实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传统模态分析与环境激励的模态分析均为有效、准确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齿轮渐开线样板安装偏心对齿廓倾斜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齿轮渐开线样板的制造精度,本文研究了齿轮渐开线样板安装偏心对其齿廓倾斜偏差的影响。基于双滚轮-导轨式渐开线展成原理,建立了齿轮渐开线样板安装偏心对其齿廓倾斜偏差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分离出齿廓形状偏差和齿廓倾斜偏差;基于该数学模型,推导出补偿特定齿轮渐开线样板齿廓倾斜偏差所对应的安装偏心;最后,搭建了齿轮渐开线样板实验装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安装偏心的补偿,可将齿轮渐开线样板齿廓倾斜偏差由-3.53μm减小到-0.06μm,达到了1级齿轮渐开线样板对齿廓倾斜偏差的要求。研究齿轮渐开线样板安装偏心对其齿廓倾斜偏差的影响规律可以用于补偿齿轮渐开线样板的齿廓倾斜偏差,并为开发高精度齿轮渐开线样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植被根系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及固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被根系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及固土效果的影响,通过室内直剪试验、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植被根系对黄土强度、边坡抗冲刷能力、边坡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根系可明显提高黄土抗剪强度,且随着植被根系数量的增多,黄土的最大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均有明显增大;坡表种植植被后,黄土边坡表面的抗冲刷能力增强,在相同的水流冲刷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冲刷深度为20cm,种植植被后冲刷深度仅为1.5cm,可见植被根系对黄土具有较好的保持作用,渗流数值模拟发现坡面种植植被后,防渗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6.
曹志芳  司子辉  王昌 《节能》2019,(7):51-55
冷却塔群在受限条件下,布置是否合理,对空调的换热影响很大。用CFD技术建立物理模型,从风速和风量分析,研究了冷却塔群的风量满足额定风量条件下的布置方案。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预测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复杂环境的塔群的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推动绿色建筑由单体向区域化发展,是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创建绿色生态城区的重要举措。以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城市建设发展为典型案例阐述绿色建筑区域化发展的探索路径及实践成果,并总结展望了绿色建筑高端化、品质化、精细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98.
预混稀燃是最具有前景代替传统扩散燃烧的清洁燃烧方式之一.然而,高速流动的预混稀燃中常出现低当量比下火焰吹熄的情况.吹熄给燃烧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旋流和钝体是实际燃烧中常用的稳焰方式.吹熄的机理研究大多基于钝体或旋流火焰进行,但同时加入两者稳焰时的吹熄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基于OH-PLIF技术,在旋流加钝体稳焰下,针对CH_4/空气预混稀燃临熄火条件下的火焰面结构进行了测量和表征.研究表明,临熄火过程中火焰根部抬升逐渐增加,火焰面密度减小,火焰趋向于向回流区聚集.结果表明,火焰根部局部熄火对吹熄过程可能有重要影响,同时验证了未燃气回流促进吹熄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9.
水电站的安全监测涉及电力供应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对北京十三陵蓄能电厂引水系统压力钢管1、2号支管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在工程数据处理实际中,为工程提供有效技术手段的可行性.本文从工程中设备运行的实时健康监测数据出发,提出了一种单类支持向量机(one class SVM,OCSVM)无监督学习算...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互补供热系统的关键参数,文章基于巴彦淖尔某办公建筑,利用Polysun软件建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互补供热系统模型;然后,将供暖季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以ACSF为目标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和极差分析法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互补供热系统的4个关键参数进行正交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互补供热系统进行两步优化后,该系统的年太阳能保证率由64.2%逐渐升高至80.2%,ACSF由550元逐渐降低至403元,降低了26.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