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5篇
轻工业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聚合硫酸铝制备工艺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硫酸铝为原料,采用减法制备聚合硫酸铝絮凝剂,进行了最佳碱化剂选择,确定了最佳聚合反应温度、最佳碱化度及最佳pH值,并且针对其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特点,进行了聚合硫酸铝稳定剂的筛选,制得了性能好的聚合硫酸铝絮凝剂。  相似文献   
52.
以盐泥和硫酸为原料,采用常压酸化法制备硫酸钙晶须。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硫酸钙晶须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min,搅拌速度150r/min,原料配比(盐泥、硫酸、水的质量比)1:1.84:2。在该条件下,晶须产率为33.28%,晶须平均长径比为85,白度为68.4%,硫酸钙纯度达到92.75%。  相似文献   
53.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人工添加盐类及氧化物在磷矿萃取过程中对磷矿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的人工配矿比例的反应模式。通过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硫酸钙结晶形态,并分析其影响机理,得到了各因素对磷矿分解率和五氧化二磷收率影响的规律。实验表明对于该磷矿,镁的存在对磷矿的分解影响很大,镁对磷矿分解来说是有害的;人工添加的铁铝对磷矿分解的影响与镁不同,当铁铝的含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对磷矿的分解是有利的;微量离子态的铜的存在有利于磷矿的分解和硫酸钙的结晶。为人工配矿及中低品位磷矿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有机胺介质中硫酸钾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膏和氯化钾为原料,探讨了有机胺介质中硫酸钾的制备工艺.选用三乙醇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3种不同的有机胺做介质,同时选取乙醇作为有机介质的稀释剂,进行了反应介质筛选的单因素实验,得出三乙醇胺作为介质效果较好.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方案为:配料比n(CaSO4)∶n(KCl)=1.1∶1,液固比6∶1,三乙醇胺质量分数65%,反应温度30 ℃,搅拌速度300 r/min,反应时间2 h,结晶温度12 ℃,结晶时间0.5 h.在此条件下,制得产品硫酸钾的K2O质量分数为38.66%,氯离子质量分数为0.96%,水分质量分数为1.86%,氯化钾的转化率为84.17%.  相似文献   
55.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杂质氧化镁、氧化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二氧化硅及其交互作用对硫酸分解金河磷矿的分解率的影响,得出了各因素的影响主次及显著性,以及该磷矿各组份的优化配比。  相似文献   
56.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 (CDAB) 在硫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行为,并探讨了其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25 ℃下,缓蚀率随CDAB浓度增大而增大,在浓度仅为10 mgL-1时,失重缓蚀率达85%左右.极化曲线实验结果显示,CDAB是一种以控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且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实验结果相一致.CDAB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服从Kastening-Holleck吸附等温模型;CDAB的添加显著增大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有效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57.
磷石膏是湿法制备磷酸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既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又会造成资源浪费。为提高废料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价值,研究了以磷石膏原料制备硫酸钙晶须,考察了原料预处理、料浆浓度、晶型助长剂和pH对硫酸钙晶须产率和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图像颗粒分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 通过原料的预处理,可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料浆质量分数为2%、采用硫酸镁为晶型助长剂、pH为3。在此条件下,晶须产率可达36.4%,平均长径比可达60,产品为半水硫酸钙晶须。  相似文献   
58.
以磺胺嘧啶(SD)和硫氰酸钠(NaSCN)在0.5 mol/L硫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为研究对象,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等方法研究了两者复配的协同缓蚀行为及吸附模型,并通过均匀设计实验获得了复配缓蚀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及其复配物均为混合型缓蚀剂,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复配后两种缓蚀剂之间的协同效应明显,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缓蚀率显著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磺胺嘧啶复配后钢表面腐蚀程度明显降低,由局部腐蚀为主转换为均匀腐蚀为主。均匀设计试验获得的复配缓蚀剂最佳配方为:磺胺嘧啶1200 mg/L、NaSCN 960 mg/L,缓蚀率高达92.65%。  相似文献   
59.
低品位软锰矿制备硫酸锰绿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低品位软锰矿与硫酸为原料,硫酸亚铁作还原剂制备硫酸锰.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硫酸锰浸取过程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还原剂量为理论用量的110%,硫酸为理论用量的90%,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80℃.在此条件下,锰浸取率可达97.43%.通过鼓入空气的方法,将Fe2+氧化成Fe3+,再水解除去.在氧化温度75℃、鼓人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