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5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1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7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以超高强度钢 22SiMn2TiB 为对象,研究了在淬火、回火和配分状态下组织的演变规律.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 X 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不同处理状态下组织的演变规律.实验表明,回火或配分温度低于 320 ℃,板条马氏体组织形貌没有明显变化,且不随回火和配分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此温度以上进行配分,不论配分时间的长短,组织皆转变为回火组织.表明 320 ℃为该钢材的临界回火、配分温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位错密度下降;且 320 ℃以下温度回火或配分,马氏体衍射峰的半峰宽 FWHM 只是略有减少,表明虽然板条马氏体的组织形貌没有明显变化,但板条内的位错密度和内应力降低. 相似文献
24.
表征井间地层参数及油水动态的连通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井间连通性,利用注采数据建立了可模拟井间油水动态的新连通性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油藏注采系统进行了简化表征,将其离散成井与井之间的连通单元,每个单元由传导率和控制体积两个特征参数表征;基于连通单元通过物质平衡和水驱前缘推进方程进行井点压力计算和饱和度追踪,最终得出井点处的油水产出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投影梯度算法通过拟合实际动态建立了模型参数自动反演方法。该模型相比传统连通性模型可以进行油水动态指标的预测、实时反映井间相互作用和连通状况、有效表征油藏井间地层参数。应用实例表明,其反演结果可靠,并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水电站微机监控系统现地控制单元的构成、配置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现地控制单元(LCU)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27.
低渗透油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采用达西渗流已经无法准确描述油藏中流体的流动,为此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数学表征方法,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模型以及相应的数学数值模型,在现有数值模拟软件的基础上编制了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插件,并将其应用到油田模型中,计算表明,初步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8.
前言我厂6D32—285/320型对称平衡型氮氢气压缩机是太原重型机器厂试制产品,67年在我厂安装,74年6月起连续运转,原设计其主要参数为: 气量:Ⅰ级吸入量:17120M~3/hr, Ⅳ级吸入量:11480M~3/hr, Ⅵ级吸入量:10790M~3/hr, 压力:Ⅰ级吸入压力:1.02kg/cm~2, Ⅲ级出口压力:19kg/cm~2, Ⅳ级入口压力:18kg/cm~2, Ⅴ级出口压力:127kg/cm~2, Ⅵ级入口压力:125kg/cm~2,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开口金属氢化物/镍(简称氢/镍)电池的自放电机理,结果表明氢/镍电池的自放电可分为两种情况,即可逆自放电与不可逆自放电;可逆自放电由贮氢电极中氢的解析所引起,不可逆自放电由贮氢电极合金的退化所引起;贮氢电极合金的化学镀镍能有效地降低氢/镍电池的自放电。 相似文献
30.
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5G产业链加速成熟,5G终端呈爆发式增长,但是5G的多频段、多工作方式、多应用场景,也产生了更多的电磁兼容问题.该文主要结合相关的5G标准,对电磁兼容测试方案和原则进行了总结和建议,为5G终端设备电磁兼容性能实验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