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69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数控蒙皮拉形试验机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形是飞机蒙皮成形的主要方式之一,为研究蒙皮零件在拉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自行研制开发了1000KN数控蒙皮拉形试验机系统。系统采用电液伺服技术,实现了夹钳的水平转动、俯仰、拉伸动作,工作台可以形成任意角度上顶,能够完成飞机蒙皮零件成形所需的拉形轨迹。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符合大多数蒙皮零件的拉形试验要求,为开展蒙皮拉形过程控制和工艺研究提供了试验保障。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以ESRI的高级GIS组件Arc-Engine提供的符号绘制类库为工具,实现符号定制、符号库的导入与导出、符号管理、符号的全数据存储机制以及符号应用的一般方法。针对点符号类型,研究了其在图层中应用的自适应方法,使之能够自动与地图上的其他元素相匹配。将该方法应用到煤层气地面集输地理信息系统中,效果良好,对采用ArcGISEngine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采用固溶+冷变形(80%变形量)+不同温度和时间时效工艺制备了Cu-0.33Cr-0.06Zr合金试样,研究了时效温度以及时效时间对Cu-0.33Cr-0.06Zr合金导电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后冷变形加时效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导电率和显微硬度。固溶和冷变形后Cu-0.33Cr-0.06Zr合金的合理时效工艺为450 ℃下时效2 h,经此工艺处理后合金的导电率可以达到83 %IACS,硬度达到195 HV0.1。  相似文献   
84.
以自力型触指用高强高导Cu-Cr合金带材为研究对象,尝试开发一种满足高压开关自力型触指服役条件的Cu-Cr合金制备加工技术。结果表明,基于中小批量生产条件的自力型触指用Cu-Cr合金带材,获得最佳组织、性能的制备工艺为:铸坯热变形—固溶处理—二次热变形—冷变形—时效处理。以该工艺生产加工的Cu-Cr合金,硬度可达130.5 HBW,电导率可达90.5%IACS。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Cu-Al_2O_3(0.68%)弥散强化铜合金高温圧缩塑性变形特性。方法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在变形温度为550,650,750,850,950℃,应变速率为0.01,0.1,1,5,10 s~(-1),变形量均为50%的条件下,对Cu-Al_2O_3(0.68%)铜合金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结果获得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基于双曲正弦本构关系Arrhenius流动应力模型的本构方程,及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的热加工图。结论 Cu-Al_2O_3(0.68%)弥散强化铜合金高温压缩时,合金的热变形存在应变强化和稳态流变2个基本阶段,主要软化机制为动态再结晶。该合金的最佳变形区域温度为900~950℃,应变速率为0.2~2.8 s~(-1)。  相似文献   
86.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导率测试等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对4N纯铜的晶粒尺寸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元素与基体中微量杂质元素S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元素及微量Cr、Ni和Ag元素均可显著提高4N纯铜晶粒尺寸的热稳定性,经900℃×30 min高温处理后,Cu、Cu-Ti和Cu-Cr-Ni-Ag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58.57、86.06和48.35μm,即热稳定性Cu-Cr-Ni-Ag>Cu-Ti>Cu。同时,添加微量合金化元素后纯铜的导电率仍较高,Cu、Cu-Ti和Cu-Cr-Ni-Ag导电率分别为101.87、101.64和99.98%IACS。分析认为热稳定性的提高主要与TiS相、CrS相的钉扎以及Ni和Ag固溶拖拽有关,微量Ti和Cr可与杂质S反应形成六方结构TiS相和单斜结构CrS相,且均与基体呈非共格关系,特别是CrS相较TiS相更为细小、数量更多。  相似文献   
87.
叙述了气门顶杆热挤压模失效形式。通过几种热加工模具材料的对比试验 ,并借助扫描电镜、显微镜观察 ,分析了气门顶杆热挤压模的微观组织 ,指出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 ,从而为提高热挤压模具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双态组织的Ti80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60~980℃、应变速率为0.01~1 s~(-1)的变形条件下进行了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利用加工硬化率确定了不同变形条件下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是Ti80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重要软化机制,并发现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随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基于Z参数和改进后的Avrami方程,构建了Ti80合金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与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9.
用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MATLAB软件研究了双态组织Ti80合金在变形温度860 ~ 1020 ℃、应变速率0.001 ~ 10 s-1、最大变形量50%下的热变形和热加工特性。结果表明:Ti80合金为负温度敏感型、正应变速率敏感型材料,主要软化机制随温度的升高由动态再结晶转变为动态回复。利用MATLAB编程构建了应变补偿本构方程与热加工图,计算应力与试验应力的相关系数R=0.994、平均相对误差AARE=7.443%;合金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区间为:[980 ~ 1015 ℃]-[0.013 ~ 0.100 s-1],该区峰值功率耗散系数h=64%。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不同时效时间下电流对Cu-0.86Cr合金时效后最大电导率和时效速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无电流作用下时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流电流下时效合金的最大电导率由无电流时的47.92 MS/m提高到了48.23 MS/m;同时直流电流促进了合金的时效速率,其中时效6h时有无电流下时效合金的电导率分别为其最大电导率的98%和94%,其原因一方面是通电条件下合金试样自身电阻产生焦耳热促进时效析出,另一方面电流作用时合金中漂移电子对合金内部空位和位错产生电子风力的作用,促进空位位错的运动,空位对、空位群的形成和大量位错为合金中溶质原子的析出提供形核场所,促进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