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57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超声辐照下对50 nm的SiC进行了化学镀铜,并探讨了孕育期的存在机制以及施镀工艺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XRD、场发射扫描电镜、EDS对粉体镀覆前后成分进行了物相、形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孕育期的存在机理在于镀液中配位剂对活化后粉体表面胶体层的去除;采用双配位剂工艺,配位剂的协同效应能大大提高镀液中Cu2 的利用率,本试验中铜的利用率最低高达89.5%,从而减少了镀后废液的污染;在试验所取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镀速逐渐升高;通过控制装载量可以实现不同含铜量的复合粉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82.
采用自行研制的高真空三枪直流电弧金属纳米粉体连续制备设备,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控制电流、充气压力及氢氩比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超细锡粉。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Simple PCI软件及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成分、形貌、粒径分布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充气压力和氢氩比分别是影响产率和平均粒径的首要因素,等离子体法制备的超细锡粉纯度高,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颗粒呈链球状均匀分布,在200℃下温度热力学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83.
含纳米铋粉锂基润滑脂抗磨减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球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铋粉的平均粒径、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对锂基润滑脂的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含纳米铋粉锂基润滑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铋粉粒径越小,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越好,合适的铋粉平均粒径为45 nm;采用直接加入2%的纳米铋粉时,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含纳米铋粉锂基润滑脂在较高载荷下具有更好的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84.
针对传统镀硬铬沉积速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制备Ni-W-P代铬镀层。采用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脉冲频率、平均电流密度和占空比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频率、平均电流密度和占空比的增加,镀层的硬度和耐蚀性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脉冲频率为250Hz,平均电流密度为4.0A/dm2,占空比为30%时,镀层为非晶态结构,表面光滑、平整,结构致密,硬度可达5 140MPa,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85.
肖怡  张振忠 《中氮肥》2012,(4):60-61,64
介绍了工业稀硝酸中氯离子含量原测定方法。指出:原测定方法终点不易判断,容易造成结果偏低或偏高。参照GB/T4348.2—2002《工业用氢氧化钠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汞量法》建立了新的工业稀硝酸氯离子测定方法。经多次试验证明:新测定方法终点容易判断,结果准确,可以代替原方法。  相似文献   
86.
脉冲电沉积时间对纳米晶镍镀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镍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不同电沉积时间下制得的镍镀层的显微组织、微区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电沉积时间下制得的镍镀层晶粒尺寸在21 nm小幅波动;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延长,纳米晶镍镀层的显微硬度存在先增大后缓慢降低的趋势,最大值为472 HV0.01,对应的电沉积时间为16 m in;纳米晶镍镀层的微观形貌为累积长大的胞状结构,电沉积时间为1~4 m in时,胞状结构表面密布着粒径为90 nm左右的二次纳米镍颗粒;本试验制得的纳米晶镍镀层失稳长大的起始温度为283.7℃,峰值温度为311.4℃。  相似文献   
8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纳米Fe3O4微粒,主要研究了Fe2+与Fe3+不同物质的量比对Fe3O4微粒、粒径及磁化强度的影响,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硅油基纳米Fe3O4磁性液体。结果表明:Fe2+与Fe3+物质的量比对Fe3O4微粒性能影响显著,对微粒尺寸影响不大,均为纳米级,当Fe2+与Fe3+物质的量比为0.6时,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为52.1 A.m2.kg-1;在无水乙醇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分散效果虽优于油酸,但与硅油相溶性差、增粘作用明显的缺点限制了PVP的使用;而油酸由于亲油性好,更适合作为制备硅油基Fe3O4磁性液体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8.
用高能球磨结合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块状纳米晶体镍,并利用Hopkinson压杆对其进行动态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块状纳米晶体镍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可达到565 MPa,且冲击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塑性应变硬化率比较小,表现出平稳的塑性流变行为;基于试验结果,预测块状纳米晶体镍的变形机理是由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共同控制的。  相似文献   
89.
简要评述了提高块体纳米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强度、弹性、延展性、应变强化、应变速率敏感性、蠕变、疲劳和摩擦磨损性能;总结了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其变形机理,并探讨了纳米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快速凝固Mg-Zn-Y-Zr合金条带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普通凝固和快速凝固技术制备Mg-5Zn-1Y-0.6Zr合金,用XRD,SEM,显微硬度测量等分析方法研究其凝固组织和性能特征.结果表明,普通凝固合金由α-Mg固溶体和在晶界处呈不连续网状分布的三元相I-(Mg3Zn6Y)准晶相和W-(Mg3Zn3Y2)相组成.快速凝固合金晶粒细化并产生非晶相,晶间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准晶I相.非晶相的出现及显微组织细化是造成快速凝固合金条带显微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快速凝固合金条带的显微硬度随冷速提高显著增大,最大值HV167.23是普通凝固合金的2.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