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8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10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11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石油天然气 | 18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转炉实现自动化控制中对于转炉炼钢过程控制属于其中较为具有重大影响的一部分内容.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转炉自动化控制的具体发展情况还有我国当前应用较为广的转炉冶炼控制相关方法,并由自动化控制层面进行对转炉冶炼过程中枪位和氧气流量以及投料、副枪控制等方面的特点,同时根据转炉炼钢过程中工艺控制的具体情况对其发展展开了有效地分析... 相似文献
42.
燃煤锅炉降低NOx生成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NOx的类型及生成特性,提出了降低燃煤锅炉NOx生成的方法,并对浓然燃烧器降低NOx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证明浓淡燃烧器的降低NOx的生成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44.
掺烧褐煤对350MW机组烟煤锅炉经济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炭供应资源的紧张,为降低发电成本,华能丹东电厂2×350 Mw机组烟煤锅炉开始掺烧褐煤.经过一段时间混配、掺烧,针对锅炉实际运行中出现的经济性下降采取了一系列燃烧调整措施,确保锅炉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经过现场燃烧调整试验,取得了经济性数据,通过经济性对比分析,提出了燃用烟煤锅炉掺烧褐煤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45.
46.
针对M1–1油田次生断层发育,储层厚、陡、窄,致使水平井水平段有效长度差异较大的特点,传统的比采油指数配产法与公式法无法实现该类水平井产能的准确预测,利用灰色关联法与神经网络法相结合建立的新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采用灰色关联法筛选出影响M1–1油田水平井产能的主控因素主要为水平段长度、渗透率、原油黏度、生产压差、有效厚度,然后将所确定的主控因素作为BP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经M1–1油田实际数据网格训练,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适合M1–1油田次生断层发育的厚陡窄复杂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最终预测调整井的初期产能为45~75 m~3/d。 相似文献
47.
48.
石宝沟是栾川矿集区新发现的大型斑岩-矽卡岩Mo(W)矿床,其成矿岩体年龄尚存在较大争议,前人对石宝沟岩体岩浆氧逸度的研究也相对薄弱,岩浆氧逸度是表征岩石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对岩浆热液成矿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约束石宝沟岩体年龄和探讨其岩浆氧逸度的成矿意义,运用LA-ICP-MS方法测定石宝沟岩体锆石U-Pb年龄,并用锆石微量元素计算岩浆氧逸度和温度。获得石宝沟岩体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47.4 ± 0.8) Ma、(147.0 ± 1.0) Ma和(146.9 ± 1.1) Ma;温度为692 ℃、718 ℃和737 ℃;氧逸度(log fO2)分别为-16.16、-14.40和-12.77;相对氧逸度(△FMQ)分别为1.25、3.35、3.56,表明石宝沟岩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岩浆氧逸度,有利于斑岩Mo矿床的形成。从早期到晚期,温度和氧逸度均有增加的趋势,暗示后期侵入的石英斑岩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9.
工程岩体分级是岩石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当前岩体分级体系中尚无考虑高地温及高温度梯度等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围岩分级方法。依托南疆某水电站高温洞段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基于现场地质描绘、现场钻孔测试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成果,采用RMR、GSI、BQ和HC等不同分级体系对高温洞段开展岩体质量评价;最后根据实际围岩级别与定性和定量分级结果对比分析,提出了高地热下围岩类别影响因子及阈值指标,给出了高地热赋存环境状态对围岩分级的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高地温梯度环境下的隧洞围岩质量分级与评价方法。研究表明,考虑了温度修正后,各类围岩的岩体质量评价结果相对传统方法减小1/4~1/2级,与实际定级结果更为接近,提高了分级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对于存在高地温的隧洞围岩分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气体流场的测量,颗粒运动轨迹的计算分析以及冷态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气固两相在分离器内的流动规律和固相分离的机理及特点,分析了结构形状等因素对气固分离的影响,提出了改善仞了器性能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