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6篇
矿业工程   10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是一种优良的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叙述并对比了目前制备ITO粉体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其中的化学共沉淀法和化学滴定法,讨论了从铟锡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来选择原料和沉淀剂,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各种离子的浓度、沉淀时的温度、终点pH值、煅烧温度的范围及时间、分散剂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计算Pb?Sn?Sb三元合金体系的活度,并使用活度系数计算真空蒸馏过程中Pb?Sn?Sb三元合金体系的气液相平衡。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温度和液相中锡含量的增加,气相中锡含量也不断增加;然而,在1100°C液相中锡含量为97%(质量分数)时,气相中锡含量仅为0.45%,分离效果较好。在真空(10 Pa)条件下,在1100~1300°C蒸馏温度范围内进行真空蒸馏分离Pb?Sn?Sb三元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在1100°C时,当液相中锡含量为97%时,气相中锡含量为0.54%。最后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和预测值,分析表明实验结果和预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3.
从理论上分析了真空蒸馏法处理锌铝合金分离金属锌、铝工艺的可行性,然后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真空蒸馏法可高效分离锌铝合金,得到质量合格的金属锌和金属铝。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首先使用牛顿迭代法结合Sn、Zn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Sn、γ∞Zn计算得出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并利用Bij和Bji计算Sn-Zn二元系的活度aSn、aZn,并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计算得到Sn-Zn合金真空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衡组成.结果表明:活度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蒸馏温度为1073 K,液相中含锡量为90%时,气相中含锡仅为0.00001%,Sn-Zn合金能够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进一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蒸馏温度1073K、恒温时间100 min,15 Pa条件下,液相中含锡为90%时,气相中含锡为0.002%,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此研究为真空蒸馏分离Sn-Zn合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5.
真空蒸发冷凝制备超细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辉光放电质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真空蒸发冷凝制备超细Cu粉的方法及规律。实验表明,金属Cu的蒸发速率受蒸发温度和真空度的影响较大,所得Cu粉为面心立方晶体,形状规则,平均粒径小于2μm,分散性好,而且在真空条件下有利于制备高纯Cu粉。考察了蒸发温度、真空度、保温时间和冷凝条件四个因素对超细Cu粉粒度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并用成核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6.
真空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钛粉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RD、SEM、XRF以及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手段,研究真空条件下碳热还原TiO2制备的碳化钛粉末。热力学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容易获得碳化钛,且随温度逐渐升高得到的产物顺序为:Magneli相(Ti4O7)、Ti3O5、Ti2O3、TiCxO1-x和TiC。当物料配比为1:3.2-1:6时,在1550℃保温4h的条件下可获得单相TiC粉末;物料配比为1:4和1:5时,产物粉末为标准化学计量的TiC1.0粉末;物料配比为1:4时,得到的产物为单相低杂质超细碳化钛粉末(D50为3.04μm)、SEM观察表明在产物块体表面存在分布均匀、团聚小、结构疏松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7.
加硫除铜是粗铅火法精炼除铜的主要方法,根据硫化铅和铜的反应温度和动力学条件,分别对硫化铅和铜摩尔比1∶1和1∶2的固相反应进行差热分析,利用Kissinger方程和FWO方程求得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反应开始温度在350℃左右,升温速率越大,峰形越宽,峰值温度越高,反应峰向高温方向移动,出现反应滞后现象。通过动力学方程计算,硫化铅和铜摩尔比为1∶1混合的反应活化能为233.32 kJ/mol,按1∶2混合的反应活化能为257.66 kJ/mol。硫化铅过量,反应活化能随反应温度降低而降低,有利于提高除铜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改进粗铅除铜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针对粗锌中金属元素的蒸发行为,选取Cd-Zn、Bi-Zn和Bi-Sn-Zn体系进行了真空蒸馏蒸发动力学实验,测定了合金中组元锌的蒸发速率。用Langmuir公式计算了锌的蒸发速率,结果与实验相吻合,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计算了三种合金体系中锌的凝结系数,关联了组元活度系数,解释了合金体系中组元间相互作用对元素蒸发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粗金属真空蒸馏分离提纯及实验设备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纯物质饱和蒸气压、分离系数和Pb-i系气-液相平衡成分图从热力学上分析粗铅真空蒸馏精炼脱除杂质的可行性。探讨粗铅中常见的杂质铜、锡、银、锌、砷、锑、铋在真空蒸馏精炼过程中的行为规律。结果表明:粗铅低温(923~1023 K)真空蒸馏时,锌和砷挥发进入气相而被除去,大部分锑挥发进入气相而实现与铅的分离,而铋则随铅残留于液相中无法除去。粗铅高温(1323~1423 K)真空蒸馏时,铅挥发进入气相冷凝,铜、锡、银不挥发而富集于残留物中被除去,铅挥发的同时铋也随着铅一起挥发进入气相无法除去。此理论为真空蒸馏脱除粗铅中的杂质提供新的思路,并能有效富集贵金属银等,对粗铅采用真空蒸馏精炼除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为准确预测金银合金真空蒸馏过程中产品成分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并为工业生产参数的设计提供便捷和有效的指导,根据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计算不同温度下金银合金的分离系数(β)和气-液平衡成分。结合气液相平衡(VLE)理论,绘制金银合金真空蒸馏的温度-成分、压力-成分相图。同时,对金、银三相点和金、银蒸气冷凝温度进行计算。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分离系数减小,金在气相中的含量增加;低温对分离金银具有积极效果;在压强1~10 Pa范围内,金、银冷凝温度相差约45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