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矿业工程 | 8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13.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通过配置储能等主动应对措施来改善新能源的出力特性,从而接纳更多的新能源电力成为解决方案之一。然而,储能在新能源场站的应用存在运行模式不完善、经济收益模型不清晰和利用率低的问题。首先对风电场储能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明确的分类;然后在优先确保本地电网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整个系统的收益最大化目标,提出了风储协同控制系统的控制架构和控制策略;最后将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数据导入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中,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资源共享和网络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对矛盾体.现有的技术和方法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只有保证内外网的物理隔离才是最好和最有效解决网络安全的办法.本文基于视频采集技术和RS232串口控制协议,提出一种异网资源共享的方法,使物理隔离的网络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保持原有网络之间物理隔离状态的基础上,达到系统集成和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徐玉龙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2,(4):32-36
传统提升机转子串电阻调速电控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如控制方式繁琐、可靠性低、调速性能差等。针对这种情况采用PLC与变频器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对原有电控系统进行改造,提高整个电控系统安全可靠性、控制精度及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盐岩储气库运营期间腔体体积的蠕变收缩是库区地表持续沉降的主要原因。假设盐腔体积收缩的等效弹性变形引发的地表沉降是实际蠕变沉降的一阶近似量,将盐腔转化为相同埋深、相同体积的球形腔体,并受到均匀向内收缩的弹性等效面力作用,将盐岩储气库地表沉降近似为弹性半无限空间内球型空洞受力收缩导致的边界位移问题。在上述弹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火山地震学中用于预测火山喷发区地表变形的Mogi模型,得到库区地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弹性解析解。Mogi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通过盐腔体积收缩量求得储气库地表位移,并与相同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沉降结果有着良好的近似效果,表明Mogi模型在储气库地表沉降预测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给出利用Mogi模型研究盐岩储气库地表沉降的研究方向及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腔体收缩导致的储气库可用体积减少是盐岩地下储气库在运营阶段的常见风险类型之一,严重时会造成腔体围岩破损甚至坍塌破坏,引发重大事故灾害。针对盐岩地下储气库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腔体收缩事故,通过力学分析推导出无限、理想盐岩体中恒定内压下球形腔体在盐岩稳态蠕变阶段的体积收缩率公式,并结合腔体收缩风险的分级标准建立盐岩介质中球形腔体的体积收缩的极限状态方程;然后通过可靠度分析法计算各参数为正态随机分布时腔体收缩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分析地应力与腔体内压差值与各级风险发生概率之间的变化规律;最后讨论若将围岩的弹性变形、初始蠕变变形以及加速蠕变变形考虑在内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我国盐岩储气库的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行人重识别中已有方法难以解决行人图像光照、视角变化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利用Retinex变换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将CN特征与原有的颜色和纹理特征融合,并通过区域和块划分的方式提取直方图获得图像特征;最后采用不同的距离学习方法在4个数据集上进行行人重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特征对行人图像具有更好的表述能力,实现了重识别精度的较大提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