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金属工艺 | 73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 |
冶金工业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晶粒尺寸对42CrMoVNb钢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得到的3种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42CrMoVNb高强度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 结果表明, 超高周疲劳强度和疲劳强度比并不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单调提高, 中等晶粒尺寸的试样具有最高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强度比. SEM断口观察表明, 绝大部分试样的疲劳裂纹起源于夹杂物. 随着疲劳断口裂纹源夹杂物处应力强度因子幅ΔKinc的减小, 疲劳寿命Nf增加; 而在夹杂物周围的粗糙粒状区域(GBF)的应力强度因子幅ΔKGBF并不随Nf变化而变化, 基本为一常数, 且粗晶粒试样的ΔKGBF高于细晶粒试样. 这表明, 细化晶粒对高强度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有着复杂的影响,存在一个合理的细化晶粒范围.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电化学充氢、热脱氢分析仪(TDS)及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研究了预应变对一种Si-Mn系中碳TRIP钢的氢吸附及延迟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多相组织的等温淬火(AT)试样在拉伸变形过程中,残留奥氏体在应变诱导下转变为马氏体,其转变量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加。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回火(QT)试样和AT试样在充氢后的氢逸出曲线上均具有一个逸出峰,其峰值温度分别约为90℃和130℃,该峰值温度随预应变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充氢QT样和AT样的氢含量逐渐增加,这导致氢致塑性损失增加,其中AT样的氢致塑性损失要明显高于QT样。这表明,预变形AT样的延迟断裂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5.
形变参数对中碳钢组织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形变温度及在700℃下不同形变量时中碳钢35K的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中碳钢通过形变可获得形变诱导铁素体(DIF);形变提高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随着形变温度的降低,DIF含量呈反“S”形增加,即先缓慢增加,随后快速增加。当DIF量超过平衡态铁素体量时,其增加趋势趋缓。随700℃形变量的增加,DIF含量呈“S”形增加,在形变量为0.7时可获得良好的球化组织。在中碳钢形变后的控冷过程中,根据形变量和形变温度所影响的未转变的奥氏体尺寸、形变储能、富碳程度和能量与成分起伏等,未转变的奥氏体将发生不同于传统未变形奥氏体的转变。因此,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后可获得离异珠光体、球粒状或短棒状渗碳体的微观组织。 相似文献
6.
淬火温度对Cr-Mo-V系低合金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改变淬火温度对Cr-Mo-V系高强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逐渐提高,但当淬火温度超过1000℃后,硬度和强度的变化不明显。在所研究的整个淬火温度范围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且韧性的降低幅更大。由于添加了微合金元素V和Nb,当淬火温度低于1000℃,试验钢具有细小的奥氏体晶粒,逐渐降低,且韧性的降低幅度更大。由于添加了微合金元素V和Nb,当淬火温度低于1000℃,试验钢具有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42CrMo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2CrMo钢进行了淬火回火处理和等温淬火处理,探讨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度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缺口拉伸实验表明,与淬火回火相比,等温处理后42CrMo钢在抗拉强度为1500MPa级时具有优良的耐延迟断裂性能。组织观察发现,42CrMo钢等温处理后由下贝氏体组成,ε-碳化物分布在贝氏体板条内部,原奥氏体晶界无碳化物,因而耐延迟断裂性能较好。随等温温度的降低,贝氏体板条变细,强度增加,耐延迟断裂性能也提高。可见,通过等温处理获得了贝氏体组织是改善1500MPa合金结构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进一步优化贝氏体非调质钢锻件的组织和性能,采用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200~500℃)对一种钒钛微合金化Mn-Cr系贝氏体型非调质钢锻后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锻态时的组织为板条状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组织逐渐发生回复,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逐渐分解,并析出细小的渗碳体;回火温度提高到500℃时,M/A组元完全分解,渗碳体球化。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实验用钢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从锻态的1418 MPa逐渐降低到500℃回火时的1094 MPa;而屈服强度则呈现先缓慢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400℃回火时达到峰值;屈强比由锻态时的0.73逐渐升高至500℃回火时的0.93。与强度变化趋势不同,实验用钢的冲击功随回火温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最后再增加的变化特征,在400℃回火时冲击吸收功最小,呈现出一定的回火脆性;而500℃回火后冲击功最大,较锻态样品提高约27%。因此,对实验用钢锻后进行适当的回火处理,有利于获得与调质合金钢相当的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从而有助于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