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提高德兴铜矿高氧化率矿石铜金钼回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Mac-12 进行了普遍化微扰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Mac-12中反应中心硫原子给电子的能力较弱, 而接受反馈电子的能力很强, 其对提供反馈电子能力较弱的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 而对易提供反馈电子的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Mac-12对硫化铜矿物和氧化铜矿物具有强亲固能力, 与传统黄药工艺相比, Mac-12与少量丁黄药工艺混用可降低铜硫浮选分离中的石灰用量, 铜精矿中铜品位提高0.93个百分点, 铜回收率提高1.03 个百分点;金品位提高1.29 g/t, 金回收率提高7.16 个百分点;钼品位提高0.0293 个百分点, 钼回收率提高3.90个百分点。Mac-12已工业应用于德兴铜矿,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2.
从湘西黑色页岩中提取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地区的黑色页岩和黑色硅质页岩的钒品位达到并超过工业边界品位.含钒矿粉与附加剂混合后,经转窑氧化焙烧、水浸与湿法球磨分级、低酸动态浸出、矿浆离子交换、解吸液除杂沉钒、粗钒脱水、脱氨等工序,得到高品质五氧化二钒产品.采用该工艺,钒矿中低价钒的转化率在75%以上,树脂矿浆吸附率、解吸率和沉钒率均大于99%,产品质量优于GB3283-87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3.
本文主要论述了古丈县茄通石灰岩矿的赋存层位,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矿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及质量等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4.
详细论述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中地层和矿石的微量元素和主要金属元素与铟的关系,岩浆岩、近矿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铟的关系以及铟与成矿温度之间的关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赋矿地层中铟的含量较高,且不同岩性之间的铟含量变化较大,而在矿石中铟与锡和镉均呈正相关关系,与锌呈负相关关系。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岩浆岩中铟含量与δEu成负相关,在近矿围岩中铟含量与δEu呈正相关,在矿石中铟含量与δEu、LREE/HREE、(La/Yb)N关系密切,而且铟在相对氧化、弱碱性的高温阶段更易于富集。最后对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中铟富集的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5.
刘成  戴塔根  郭志军 《南方钢铁》2014,(2):13-17,32
总结九曲坑萤石矿的构造、蚀变特征,对比分析矿化特征、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萤石包裹体成分,对构造与蚀变与成矿关系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喀拉通克铜镍矿成岩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多金属成矿带是中亚造山带中部一个重要的Cu-Ni-Au多金属成矿带。通过讨论喀拉通克铜镍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来研究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喀拉通克铜镍多金属矿床中的硫具有明显的陨石硫特征,说明硫来自地幔,但并不排除地壳硫的加入。岩体的铷锶同位素也已表明有地壳物质的混入。地层和矿石中的铅来源一致,均来源于地幔的玄武岩浆。新疆喀拉通克铜镍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是以岩浆深部熔离作用为主导的脉动式成矿。  相似文献   
27.
地学数据模型及数据融合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描述了地学数据的基本概念、主要数据来源以及地学数据的主要特征,讨论了地学数据模型的建立过程。地学数据模型主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2种模型,而矢量数据模型主要由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组成。此外,针对地学数据模型,探讨了数据融合技术的特点和它在地学数据中常用的方法。数据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互补信息和协同信息的融合、熵结构下的融合以及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3个方面。在地学数据 事处理中使用的方法有:图像处理,专家系统,地质统计学与多元统计,人工神经网络等。  相似文献   
28.
利用WYX402A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Tessler形态分类法研究了Cu、Pb、Zn、Cd、Cr、As重金属 在不同粒径PM10中的质量浓度与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u、Pb、Cd、As质量浓度随粒径增加而减少,Zn、Cr质 量浓度在1.1~2.0μm粒径范围内有一峰值,总体上仍表现为随粒径增加而减少。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表现出各 自的特征,反映了其环境活性的不同。颗粒越细,Cu的活性越大;Pb的活性在各粒级中变化不大;Zn的活性随 粒径增加而变大;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且在小颗粒中活性较大;Cr以氧化物结合态和 不溶物为主,在各粒级中含量较稳定,环境活性不大;As主要以前3种形态存在,在稳定环境下,其活性随粒径 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9.
文章简述了当前矿山的危机及未来将向深部矿床找矿发展趋势,传统的找矿方法在深部找矿中收效不佳,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创新。本文根据需要分别在地质成矿作用、物探、化探、遥感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数值计算的应用前景,希望给未来深部找矿的发展提供一个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0.
本文讨论了化探中常用的分类统计量距离系数d_(ij)和相似性系数cosθ_(ij)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综合相似系数S_(ij)。通过实例说明S_(ij)对样品进行分类要比用d_(ij)和cosθ_(ij)的分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