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戴晓玲  侯宇红 《规划师》2008,24(3):90-92
在近日参加的一些学术会议上,又听到了业内人士提起"一城九镇"这个名词,笔者不禁想到,这个名词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七年了.今天,人们很少再会去关注这个当年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2.
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表达使它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石"自然出行原则"认为,塑造城市使用者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特定的土地利用,而是街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杭州的实证调研为例,测试了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对其街道网络建模方法的三类难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更多实证案例对该建模方法进行本土化调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种模型的包容度,进行更好的设计决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香港和上海两地典型案例的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增效策略:即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立体节点,采用开放网络型结构,在公共空间容纳各类城市公共活动。选取沪港两地的国金中心、又一城和K11三组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并采集使用者空间分布及行为数据,通过空间绩效比较研究,对3项增效策略逐一验证。  相似文献   
14.
孙炜玮  戴晓玲 《新建筑》2016,(4):110-113
香港沙田城门河滨水空间的形态看似平淡,却承载了丰富的生活场景。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了形态背后隐含的营建逻辑:"分层多元,边界清晰""无缝连接,方便可达""连点成线,协调互补""以人为本,活出场所"。这些逻辑引导设计回归生活与地域场所,从而赋予公共空间持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建设地点:绍兴市鲁迅故里建筑面积:5495m~2设计时间:2002年建成时间:2004年绍兴鲁迅纪念馆位于绍兴市鲁迅故里国家二级文物控制区的中心位置,东接鲁迅祖居,南隔鲁迅中路步行街与三味书屋相临,总建筑面积5 495m。规划要求纪念馆建筑风格与鲁迅故里传统建筑完全统一,但在21世纪建造的鲁迅纪念馆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风格上也应体现其时代精神。面对这一难题,我们  相似文献   
16.
17.
传统村落是否具有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即深层空间结构?采用空间句法方法对27个传统村落进行建模分析,以2种算法表达2类不同的组构中心,即最小角度距离中心及最短欧式距离中心。研究发现,自然原生的村落具有双重高效的空间结构:其核心既利于熟悉路径的村民四处活动,也利于外来访客便捷地到达中心或在交易完毕后离开村庄。研究证实,传统村落在形态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公共空间网络与使用功能布局的同构关系,从而对深层结构的稳定性起到锚固作用。村落功能中心的位置具有结构惯性,成就其形态记忆的特质。通过空间句法量化方法及其可视化表达,对抽象的文化景观予以清晰的图示化表达,从而为历史村镇的延续性设计提供理性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森林火险预报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预防与监控森林火灾的方法及国外几种监控森林火灾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为我国发展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一套森林预报系统,以便更好地预防与监控森林火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分析江南古镇同里的步行空间结构及演变过程,探讨古镇空间形态的自组织法则对土地使用和步行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外围交通环境的变迁是影响古镇步行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2)步行网络的整合度与外来游客步行通行活动的相关性总体上大于本地居民,不规则的步行网络和层次分明的街巷模式对观光路径选择仍发挥着积极作用;(3)步行网络的整合度与本地居民逗留活动的相关性总体上大于外来游客,居民的户外交往活动受空间可达性影响,并与游客观光活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复杂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一次建筑实践的记录和总结,在历史和现代、城市和自然两大对立概念中探索了建筑、场所和人的关系,以及在特定建筑中同时协调这些关系的可能性。以临海博物馆设计为例,提供了在滨水建筑中实现双城概念的途径,并从城市、建筑内外和符号因借等方面阐述了设计对象在时间轴和空间轴上的定位和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