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101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2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1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31.
对比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热作模具用H13和Dievar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H13和Dievar钢经过520、580和640 ℃回火处理后,采用自主搭建的Uddeholm自约束疲劳试验装置分别对试样进行1000次热疲劳试验,并用热疲劳损伤因子对热疲劳损伤过程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在相同回火温度下,Dievar钢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冲击性能,抗疲劳性能优于H13钢。H13和Dievar钢在580 ℃ 回火处理后,碳化物尺寸分别约为10.1 μm和6.3 μm,H13钢碳化物含量高且尺寸大,导致韧性和抗热疲劳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232.
不同包装材料对冷冻猪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包装材料(陶瓷、不锈钢、玻璃、塑料)对冷冻猪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的冷冻猪肉包装材料。测定指标为冷冻猪肉的解冻损失、肉色、剪切力、pH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水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各包装处理组a~*显著升高(p 0. 05),L~*值显著下降(p 0. 05),陶瓷和玻璃包装组b~*值显著升高(p 0. 05);不锈钢和陶瓷包装组pH值显著升高,(p 0. 05);陶瓷、玻璃和塑料包装组的剪切力显著下降(p 0. 05),玻璃和塑料包装组显著低于不锈钢和陶瓷包装组(p 0. 05);不锈钢和陶瓷包装组解冻损失率显著降低(p 0. 05),其中不锈钢包装组显著低于陶瓷包装组(p 0. 05);不锈钢包装组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 0. 05),并显著高于其他包装组(p 0. 05);不锈钢、陶瓷和玻璃包装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而塑料包装组显著高于其余包装组(p 0. 05);各包装处理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 0. 05),其中不锈钢包装组含量最低;塑料包装组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而不锈钢和陶瓷包装组显著降低(p 0. 05)。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对冷冻肉品质及营养成分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比较,不锈钢包装材料可较好的保持冷冻肉的品质,是冻肉的理想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233.
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硬度测试、室温冲击测试和拉伸测试等研究了碳元素的添加对中铬合金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会明显影响中铬合金钢的基体组织及第二相碳化物等的析出。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经热处理后的合金钢组织中的马氏体逐渐由板条状转变为片状,碳化物不断增加,在中铬合金钢基体中均匀分布,对晶粒变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残余奥氏体受到铬系碳化物变化的影响,其占比先增加后减少。中铬合金钢试样的硬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出先急剧增大后基本稳定,最后又明显增加的变化规律。高碳含量下合金钢的室温冲击吸收功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碳元素含量可以实现中铬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宽幅调控。  相似文献   
234.
以纯铜粉和铜铬锆合金粉为原料,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由铜铬锆超细晶和铜粗晶组成的异质结构铜合金,研究了其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与均质结构铜合金相比,异质结构铜合金具有更稳定的摩擦因数、更好的耐磨性和更高的导电性能。性能的提高源于其独特的异质结构。  相似文献   
235.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电导率测试仪对不同电流密度和硫脲浓度下电沉积制备的铜镀层表面和截面微观形貌、晶粒取向、硬度和电导率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电流密度和硫脲浓度可实现晶粒择优取向为(100)、(110)和(111)铜镀层的可控制备。(100)铜镀层的最佳制备电流密度为1 A·dm-2,硫脲浓度为6 mg·L-1;(110)铜镀层的最佳制备电流密度为5 A·dm-2,硫脲浓度为9 mg·L-1;(111)铜镀层的最佳制备电流密度为1 A·dm-2,硫脲浓度为12 mg·L-1。平整的表面形貌和致密的结构有助于提高铜镀层的硬度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236.
先通过测量铜电沉积的阴极极化曲线得到电镀铜的适宜电流密度,再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电沉积不同时间,得到总厚度为40μm的梯度纳米结构(GNS)铜镀层。通过循环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GNS铜镀层在室温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GNS铜镀层呈现两个不同的摩擦磨损阶段。在第一稳态阶段,铜镀层亚表层结构稳定,为形成完整的Cu2O薄膜提供了保障,磨损机制以氧化磨损为主,摩擦因数约为0.20,磨损率为2.53×10-6 mm3/(N·m);在第二稳态阶段,铜镀层表面的亚表层结构变得粗大并产生裂纹,Cu2O薄膜发生脱落和破损,磨损机制转变为疲劳磨损,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都增大。  相似文献   
237.
电刷镀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晓华  徐江 《材料导报》1999,13(3):26-28
综述了近年来电刷镀技术在刷镀液,刷镀工艺,镀层强化机理,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8.
为了提高冷喷涂增材制造铝基块材性能,对低压冷喷涂法沉积的7075铝合金块材进行了后续退火和热轧加工。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组织结构特征,并通过拉伸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表征了块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耐蚀性。结果表明,低压冷喷涂法沉积的铝合金块材结构上存在大量的颗粒界面和少量微孔等缺陷,拉伸时发生脆性断裂,塑性很差,耐点蚀性能差;经过400℃退火4 h后,结构缺陷显著减少;再经过30%压下量的热轧加工后,结构更加致密,强度和韧性均提高,耐蚀性也随着结构缺陷的减少而提高。  相似文献   
239.
为制备出以Ni2Al3为主相的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将Ni粉、Al粉和Al2O3粉按质量比20∶6∶5混合均匀,利用低压冷喷涂方法将混合粉体喷涂到45钢基体表面,制备Ni-Al预涂层,再将预涂层在520℃氩气环境下保温12 h,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涂层组织和物相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测试了涂层的结合力和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预涂层经热处理转变为Ni2Al3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后,表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涂层中Ni和Al固相转变为金属间化合物的驱动力是热处理提供的热能和粉体强烈塑性变形后的形变能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