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60篇
机械仪表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TA15钛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α β两相进行形变热处理使组织中的条状初生α相碎化.对水冷的试样进行930℃/1h/空冷 915℃/1h/空冷 530℃/6h/空冷的处理,抗拉强度明显提高,组织中的条状初生α相发生球化.在β相进行形变热处理使强度略有降低,魏氏组织中的α层片增厚.  相似文献   
12.
基于ABAQUS软件,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的方法对A357铝合金大型复杂薄壁构件的淬火过程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传统的反传热方法,对不同淬火介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换热系数进行精确求解。精确的换热系数确保对A357铝合金大型复杂薄壁构件淬火过程中温度场预测的准确性。采用3种淬火介质(水、机油,5%-UCON淬火试剂A)。通过综合考虑淬火介质及温度因素,对薄壁构件的残余应力及变形的分布和大小进行有限元预测,得到构件淬火结束后的最大残余应力及变形。  相似文献   
13.
陶瓷/金属高温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温恶劣环境下,热障涂层能够长期可靠工作是发展高效燃汽轮机的关键。热障涂层由金属底层和具有较低热导率的陶瓷表面层组成,其失效一般是因金属-陶瓷界面的不稳定而引起,可以通过降低氧的扩散和热应力改善涂层的性能;最后阐述了陶瓷/金属热障涂层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保证梯度涂层的成分分布方式不被影响的前提下,对其ZrO2表面层进行了激光重熔处理.经重熔处理后,ZrO2熔化区形成了致密的结晶组织,其硬度得以大幅度提高,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由于涂层经受了严重的不均匀受热-冷却过程,在涂层中形成了较大的残余热应力,使ZrO2晶粒发生强烈畸变,并致使熔化区表面形成网状裂纹和少量纵向裂纹贯穿熔化区,降低了熔化区与未熔涂层间的结合强度,对涂层的抗热震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HATi/Ti/HATi 轴对称生物功能材料(FGM) , 并测定了HATi 复合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应用经典叠层板理论和热弹性力学理论分析了HA40Ti/Ti/HA40Ti 直接叠层体和轴对称FGM 制备残余热应力。结果表明其微观组织呈对称型梯度化分布。FGM 中间纯Ti 层具有最高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 分别为971 .96 MPa 和29 .691 MPa·m 1/2) , 而表面层的弹性模量最低, 只有87 .71 GPa。从生物医学应用的角度看, 力学性能如此分布的生物材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其热膨胀系数随着HA 含量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制备残余热应力强烈依赖于组成分布,组成对称梯度化分布导致了FGM 中残余热应力也呈现对称梯度化分布, 并降低了其表面层制备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16.
TA15钛合金双重热处理工艺及其微观组织演化的EBS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航天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近a TA15钛合金,开展了不同热处理参数下的双重热处理实验研究。利用背散射电子技术(Electronic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表征了不同热处理参数下微观组织形貌特征和晶体学取向分布及规律。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处保温时间对微观组织形貌及取向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双重热处理过程中球化的等轴晶粒,条状次生as晶粒及b转变组织的形成演化过程;分析了不同组织间的晶体取向与位置分布关系。研究表明:双重热处理过程中一次保温时间对等轴初生ap形貌及分布等影响较大;热处理过程中球化的等轴晶粒来源于未转变的ap 相;二次保温时间对as形貌、尺寸等具有显著影响;二次保温过程中细条状as表现为先增长再增厚的生长模式;ap与相邻的as晶体学取向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统计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时效处理的3J33B马氏体时效钢进行硬度测试,获得了时效工艺(温度、时间)、硬度参数数据。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起其关系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网络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材料的时效工艺-时效硬度之间的关系,网络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不同时效条件下3J33B马氏体时效钢的时效硬度,并且利用粒子群优化,对3J33B马氏体时效钢的时效工艺进行优化,对实际生产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Fe-Cr-Mo-V系热强耐蚀钢是一种新开发的具有高硬度,红硬性和一定耐腐蚀性的特种钢材.通过对淬火和回火试样的微观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研究了该钢种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钢种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120℃水淬,560℃回火2 h,经该工艺处理后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 607 MPa、冲击功为8.2J、断面收缩率为30.56%,伸长率为4.4%.  相似文献   
19.
颗粒弥散复合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效热导率是热障功能梯度材料的重要热物理性能,本文采用小最小热阻力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法则,推导出了热障型陶瓷/金属复赤道儿热导系数的普通式。并研究了Ni-ZrO2系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随成分变化的规律,将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理论对热障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梯度层中金属相在高温环境下的氧化是导致陶瓷/金属功能梯度热障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限制了功能梯度热障材料的应用,叙述了陶瓷/金属功能梯度热障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