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66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96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就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该方案在长春大学光华学院进行了试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生物增强活性炭(BEAC)工艺的生物稳定性,进行臭氧工艺对固定的优势菌群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1.5~2.5mg/L,接触时间大于10min时,可有效杀灭进水中的杂菌,且产生的余臭氧量(小于0.25mg/L)不会影响后续工艺中优势菌群的生物活性。通过对比臭氧—BEAC和单独BEAC工艺滤料表面菌群组成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臭氧—BEAC工艺优势菌在活性炭表面始终占主导地位,菌种组成及生态结构未发生改变,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单独BEAC工艺运行至6个月时,菌群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优势菌数量减少。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运行6个月的臭氧—BEAC炭上形成菌体重叠的菌团结构,并有较多未被生物覆盖的滤料表面和空缺的地方。单独BEAC工艺活性炭表面粗糙结构较少,被大量污染物与菌团相互包裹的颗粒所覆盖。  相似文献   
13.
S市水源水致臭物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藻类引起的饮用水嗅味问题愈加明显,特别是我国南方的水体。文章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法对S市SZ水库原水中的嗅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水中存在一种嗅味物质-环柠檬醛。  相似文献   
14.
基于Windows流媒体技术的网络屏幕广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Windows流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利用WindowsMedia成功地实现了屏幕图像在Internet/Intranet上的广播。  相似文献   
15.
基于VPN技术的网络化集成DNC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化制造的环境下。企业和联盟企业间的信息交换频繁。数据安全成为关键所在。通过VPN和DNC技术,制造车间的加工信息可跨越地域和内部网络的限制。安全、可靠地在企业制造车间之间传递。并最终达到车间DNC系统的网络化集成。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1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木门窗产业分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该分会秘书处挂靠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门窗产业分会适时成立,不仅能够为我国木门窗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标准、信息、咨询、品牌培育等各项服务,而且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国内外市场搭建沟通的桥梁,广泛听取会员单位意见,研究提出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灵巧弹药的特殊运动规律,对采用高精度惯姿算法改善弹道修正引信姿态探测精度进行探讨和研究。采用一种精确积分角增量的方法,对传统等效旋转矢量算法进行了修正,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修正算法的精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为基于MEMS速率陀螺的弹载全姿态探测模块的工程化研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紫外/氯耦合处理饮用水中氨氮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响应面优化法,研究紫外/氯耦合处理饮用水中氨氮的效能。考察氯氮质量比、紫外辐射时间和pH值3个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氨氮去除的影响,采用二阶方程进行数学模拟,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紫外/氯耦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氨氮,三因素均对氨氮的去除影响显著,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也显著存在。数学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R2=0.992),模型回归性好。满足饮用水氨氮出水要求(0.5 mg·L?1)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氯氮质量比4.00,紫外辐射时间6.00 min和pH值7.5。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值的偏差仅为0.64%,响应面拟合方程可用于氨氮去除率的预测和最优工艺条件的确定。紫外/氯耦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方法,具有投药量小、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EGSB处理中药废水过程中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厌氧颗粒污泥粒径分布、机械强度、二价金属含量、胞外聚合物含量等,探讨了EGSB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过程中颗粒污泥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中药废水COD浓度为2000~5000 mg·L-1、HRT为12 h、T为30℃的条件下,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在500~1000μm之间,完整系数(integrity coefficient,IC)小于20,颗粒污泥EPS总量、蛋白含量、多糖含量分别为85.59、63.67和21.92 mg·(g VSS)-1,此时颗粒污泥絮凝性良好,机械强度高。当HRT减少为6 h时,IC为30.03,蛋白与多糖的比值增大到6.86,但多糖含量仅为18.11 mg·(g VSS)-1;而当T降低为20℃时,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在250~750μm之间,IC增大到32.11,Ca2+、Mg2+、Mn2+含量减少为20.78、4.79和0.94 mg·L-1,颗粒污泥EPS显著降低,其总量、蛋白含量、多糖含量仅为69.04、58.87和10.17mg·(g VSS)-1,在此运行条件下,出现了颗粒污泥的解体、流失,同时出水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机械加工表面轮廓特征的分析,说明了在表面轮廓参数测量中,消除各种误差影响的必要性。提出利用非倾向性振荡分析方法对机械加工表面轮廓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去除各种误差对表面轮廓参数的影响,并对表面轮廓评价参数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