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获得不同Cr含量高Si铁基合金试样。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检测设备及腐蚀性能检测仪器等手段,分析和研究了含Cr高Si铁基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含Cr高Si铁基合金的共晶石墨数量少,分散度高,组织细小;当Cr含量〉5.2%时,大量的富Cr相在晶界处析出;当Cr加入量为4.5%~6.5%时,其力学性能和耐硝酸腐蚀性能最好,冲击韧性达1.66J/cm^2,腐蚀速率仅为6.3119g/h·m^2;含Cr高Si铁基合金在H2SO4中的腐蚀速率随着Cr含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通过对超纯11%铬铁素体不锈钢连铸水口结瘤物不同部位的金相观察、能谱分析以及其冶炼过程钛氧化物和铝氧化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数据研究了超纯11%铬不锈钢连铸过程水口结瘤的机理。结果表明:超纯11%铬铁素体不锈钢水口结瘤主要是钢水中钛的氧化物质量分数较高,在浇铸过程中钛的氧化物和水口中的Al2O3反应生成复合氧化物黏附在水口壁,并不断地富集和黏附其他夹杂物和钢水增厚所致。通过钢液中O、Al、Ti等成分的控制、冶炼过程深脱氧、增加精炼弱吹时间、增加浇铸前镇静时间、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和适当地提高浇铸过热度等可有效地防止超纯11%铬铁素体不锈钢水口结瘤产生。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对409L连铸坯的夹杂物数量、分布、类型进行实验研究,热力学分析连铸坯中夹杂物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连铸坯上表面夹杂物数量较多,连铸坯边部三角区域的堆状复合夹杂物数量较多;夹杂物类型以TiN、TiN包裹MgO·Al2O3的复合夹杂物为主;当钢中[N]质量分数0.01%、钢液温度1 580~1 600 ℃,生成TiN夹杂所需要平衡[Ti]质量分数为0.124%~0.154%;钢中[Al]质量分数为0.01%,若钢中[Mg]质量分数不小于7.5×10-5%,则钢液中易生成MgO·A12O3,当[Mg]质量分数不小于0.000 7%后,MgO·A12O3转变为MgO。 相似文献
19.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衍射分析和力学性能检测设备及腐蚀性能检测仪器等手段,结合奥氏体不锈钢的设计思路以及Fe-Ni-Si和Fe-Mn-Si三元相图,分析了普通高硅铁基合金的性能和组织,设计并研究了含镍或锰奥氏体高硅铁基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普通高硅铁基合金的基体均为铁素体,主要是长程有序的Fe3Si相,这种相有低温脆性现象同时是合金产生硅脆的根本原因.在合金中加入18%的镍,能使合金中出现奥氏体相,其冲击韧性达到5.52J·cm-2,比普通高硅铁基合金提高7倍以上,腐蚀率和普通高硅铁基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20.
工业生产的30Cr13马氏体不锈钢钢卷在制造刀具过程中出现了色差缺陷,对色差缺陷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色差缺陷是连铸铸坯在凝固过程中析出大量珠状碳化物聚集,经轧制后沿轧向形成的。在860℃退火,随着时间的延长,直接淬火后的30Cr13色差试样硬度平均值从HV173上升到HV201。这是由于铁素体+碳化物向奥氏体转变的越多,冷却反向转变时碳化物弥散强化作用和奥氏体不完全转变形成少量的马氏体,因此硬度升高。860℃保温64 h,能够消除30Cr13刀具制品上的色差缺陷,保证产品的成品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