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25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41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为了明确La(Ⅲ)改性沸石脱除模拟硫酸锌溶液中氟离子的机理,利用XRD、SEM和EDX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研究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对吸附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更适合吸附过程;在303和313 K条件下,吸附剂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20.83和23.04 mg/g;Temkin和D-R吸附等温线模型证明氟离子脱除过程为物理吸附,且吸附过程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热力学计算结果(?G~Θ0 k J/mol,?H~Θ=8.28 k J/mol,?S~Θ=0.030 k J/(mol?K))说明La(Ⅲ)改性沸石脱除模拟硫酸锌溶液中氟离子是自发、吸热的物理过程;将La(Ⅲ)改性沸石应用在工业硫酸锌溶液中,用量为15 g/L时,氟离子浓度从98.05 mg/L降低至44.09 mg/L。  相似文献   
92.
针对电化学冶金提取半导体元素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光电化学冶金的方法来进行半导体元素的电化学沉积提取。结合半导体特性以及光电化学基本理论,阐述光电化学冶金的优势,并以碲提取为例验证光电化学冶金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光电化学沉积过程中,半导体沉积物吸收能量大于其自身带隙宽度的光子后受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从半导体流向电解液促进电化学还原,同时光生载流子可减小电阻率和能带弯曲,降低工作电极所分摊的电势差。与常规的电化学沉积相比,光电化学沉积可以强化电极过程、降低槽电压,以及提高沉积速率、电流效率和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后指出光电化学冶金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内涵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93.
基于非线性浅水模型的铝电解磁流体动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铝电解槽内流体体系及电磁场分布特点,建立了非线性磁流体动力学浅水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某300 kA电解槽的熔体流场及铝液-电解质界面波动进行瞬态数值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极距及铝液区垂直磁场对磁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极距的减小,界面波动由稳定趋向于不稳定;减小铝液区的垂直磁感应强度能大幅提高磁流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
采用Zn靶和ZnO(掺2%Al2O3(质量分数))陶瓷靶在玻璃衬底上共溅射沉积Al掺杂ZnO薄膜,即ZnO:Al透明导电薄膜,研究Zn靶溅射功率(0~90 W)和衬底温度(室温、100℃和200℃)对薄膜结构、形貌、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双靶共溅射工艺制备的ZnO:Al薄膜的晶体结构均为六角纤锌矿结构,且随着Zn靶溅射功率的增加,薄膜的结晶质量呈现出先改善后变差的规律,薄膜中的载流子浓度逐渐升高,电阻率逐渐降低,而薄膜的光学性能受其影响不大;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性能得到改善,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增强,电阻率降低。  相似文献   
95.
铝电解槽异型阴极钢棒的对比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小铝液中水平电流是实现铝电解槽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当前出现的五种有代表性的异型阴极钢棒,在有限元商业软件ANSYS平台上分别建立其相应的三维电热场耦合切片计算模型,在兼顾槽底压降变化等因素的情况下,分析和对比了这些钢棒在减小铝液中水平电流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阴极钢棒,五种异型阴极钢棒都能不同程度地战小铝液中的水平电流,但除方案二的阴极钢棒外,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阴极压降;同时阴极发块和钢棒的电流密度也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6.
CaO掺杂对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烧结致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冷压烧结技术制备了CaO掺杂的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研究了CaO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O掺杂量为0~4%(质量分数)时,烧结样品中主要含有NiO和NiFe2O4两种,CaO与10NiO-NiFe2O4陶瓷组分反应并形成低熔点相,且Ca2 离子固溶到基体组分中,促进致密化烧结,降低了烧结温度;当CaO掺杂量为4%时,过剩的CaO存在于陶瓷颗粒间,抑制了致密化过程的进行;于1 200℃烧结时,2?O掺杂样品的相对密度最大,达到98.75%,比未掺杂样品的相对密度提高近24%;当烧结温度从1 200当升高到1 400℃时,CaO掺杂量为0、0.5%和1.0%的样品相对密度提高20%以上,但当CaO掺杂量为2%和4%时,陶瓷样品相对密度反而下降,且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97.
研究添加剂CaO含量和烧结温度对CaO掺杂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的物相组成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含量在0~4%范围内,烧结试样的X射线衍射谱仅有NiO和NiFe2O4的衍射峰;10NiO-NiFe2O4复合陶瓷在空气中升温过程存在明显的吸氧和失氧行为;CaO含量对1 473 K烧结的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的电导率影响显著;当CaO含量为0~1%时,随测试温度的升高,材料电导率逐渐增大,随后在773~923 K出现1~2个数量级的突降,然后重新缓慢增大;当CaO含量为2%和4%(质量分数,下同)时,材料电导率在298~1 233 K范围内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O掺杂10NiO-NiFe2O4复合陶瓷在不同测试温度下均具备最高电导率,1 233 K下达到16.29 S/cm,远高于未掺杂试样的1.03 S/cm;烧结温度由1 473 K提高到1 573 K时,未掺杂试样在1 233 K时电导率提高近15倍,2?O掺杂试样1 233 K时电导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8.
煤沥青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统的煤沥青改性方法,综合概述了国内外对煤沥青的流变性、结焦性、中间相的形成以及煤沥青对石油焦的润湿性和渗透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介绍了环保沥青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煤沥青的改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我国三层液铝电解精炼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建文  李劼 《有色矿冶》2005,21(1):25-26
分析了目前我国工业铝电解精炼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三层液电解法生产精铝方面的新技术,其中一些精炼技术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应用,这对改进我国精铝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毕业设计工作模式的优劣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本文结合十几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实践,深入探讨了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选题、指导、管理、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创新摸式及发展方向。旨在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工作模式,推行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