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18篇 |
化学工业 | 31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21篇 |
建筑科学 | 31篇 |
矿业工程 | 8篇 |
能源动力 | 15篇 |
轻工业 | 39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无线电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36篇 |
自动化技术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MCNP程序构建简单人体、辐照室、源井、板源模型,对进入辐照室过程中不同位置处工人的吸收剂量率进行了计算,按指数衰减律拟合出吸收剂量率随空间变化的曲线和函数,采用积分法对进入、滞留、撤离辐照室工人的受照剂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工人进入、滞留、撤离辐照室总共花费时间为12.7 s,整个过程受照当量剂量为20.61 mSv,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设计院对事故工人个人剂量计检测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可有效地对随空间变化辐射场中的受照工人个人剂量开展评估。 相似文献
102.
根据日本政府核事故应急指挥部公布的数据,对参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乏燃料水池注水作业工作人员分别受圆柱形、链形、锥形、扇形、漫烟形、屋脊形6种典型烟羽模型照射的吸收剂量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身着含铅防护服工作人员受圆柱形和漫烟形烟羽照射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为最小值0.14×102 μGy/h和最大值5.35×102 μGy/h;在同种放射性烟羽模型照射下,工作人员身着含铅防护服时吸收剂量率值小于未着气衣时值.计算结果将为核事故应急受照工作人员的剂量评估和医学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阐述了应变电测的特点、应用范围和工程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分析测量中技术问题及其误差产生原因和讨论减少误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4.
105.
通过对拖拉机性能的稳定可靠、操作的方便舒适和安全及外观质量、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分析,浅谈未来我国拖拉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6.
根据介质阻挡放电理论,设计出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生物柴油样品进行了测定,确定了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对生物柴油和0号柴油发动机有害排放的作用规律,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柴油机排气中收集的颗粒物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NO<,x>排放总量变化较小;生物柴油属于富氧燃料,可使发动机燃烧室碳燃料充分燃烧,颗粒物样品中碳烟成分较少,颗粒粒径也较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受燃料中硫的影响较小,是一项有前途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7.
根据介质阻挡放电理论,设计出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生物柴油样品进行了测定,确定了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对生物柴油和0号柴油发动机有害排放的作用规律,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柴油机排气中收集的颗粒物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NOx排放总量变化较小;生物柴油属于富氧燃料,可使发动机燃烧室碳燃料充分燃烧,颗粒物样品中碳烟成分较少,颗粒粒径也较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受燃料中硫的影响较小,是一项有前途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SBS改性沥青路面能使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本文简要讲述SBS改性沥青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