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基于硅结构的微流体混合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微混合器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微混合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讨论,展望了微混合器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2.
采用直流碳弧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 nm的碳包铜纳米颗粒,该颗粒适合用作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循环工质——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成分、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采用球磨分散法对碳包铜纳米颗粒进行了分散,制得了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沉降法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球磨时间以及球磨转速等因素对碳包铜纳米流体分散性能的影响,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阿拉伯树胶的质量分数为0.1%、球磨时间为2 h、球磨转速为250 r/min时,碳包铜纳米流体的分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3.
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仁元  柯秀芳  李爱菊 《新能源》2000,22(12):29-31
描述了Na2CO3-BaCo3/MgO和Na2SO4/SiO2这两种无机盐/陶瓷体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的配方、制备工艺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讨论了无机盐在多孔陶瓷体微结构内的容积份额与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以及不同的添加剂的朴素关系,测试结果表明,研制材料的性能达到了预期的结果,给出了可行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54.
一种低温导热硅胶/相变材料复合组件在电池模组中的使用, 有效地解决了相变材料由于液化而发生的析出问题, 同时保持相变材料高导热与高潜热值。由于导热硅胶片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黏性, 使得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缓冲作用, 减少了相变材料与电池之间的接触热阻, 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散热性能。在3C放电倍率下, 相比自然冷却方式的66.63 ℃, 强制风冷方式的57.99 ℃, PCM(Phase Change Material)冷却方式的最高温度为44.78 ℃, 分别下降了32.8%、22.78%; 温差为3.70 ℃, 满足电池模组的最大温差的要求。在3C放电倍率的循环中, PCM冷却方式的电池模组在3次循环后的温度为51.45 ℃, 在安全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55.
中高温蒸汽在5-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论述了中高温蒸汽的应用,并对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等太阳能集热器蒸汽生产方式及特点分别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各类系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张仁元  柯秀芳 《新能源》2000,22(3):19-22
介绍了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系统在箩岗食品站牲畜屠宰和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的组合方式和性能、整个过程的能量平衡、经济分析和存在的问题。现场试验和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在农村的食品加工站,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系统来完全或部分代替常规能源,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同时是解决能源问题和处理牲畜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7.
采用硫酸和硝酸混合酸对催化裂解法(CVD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CNTs)进行纯化,以超声仪为分散设备,分别研究了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乳化剂OP对CNTs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8.
采用直流碳弧法制备平均粒径为25 nm的碳包覆铜纳米粉,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物相、形貌等进行表征。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对所制备的碳包覆铜纳米粉和市售的纳米铜粉进行分散,并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沉降实验对两者的分散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铜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表面自由能,容易被氧化,在水性液相介质中分散时容易产生氢氧化铜絮状沉淀。碳包覆铜纳米颗粒表面有碳层的保护,且密度小、表面吸附性能好,分散性能明显优于铜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石蜡54号~56号、56号~58号、58号~60号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其相变温度在50~60℃之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测定了经过1次、100次、200次、300次反复热循环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的变化很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0.
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合适的纳米流体用作直接吸收式太阳集热器的循环工质,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铜纳米流体、炭黑纳米流体和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测量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和闷晒实验,间接地比较了3种纳米流体的光谱吸收性能和光热转换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分数的条件下,铜纳米流体和碳包铜纳米流体的吸光性能均优于炭黑纳米流体.在所研究的3种纳米流体中,由于碳包铜纳米流体具有高的导热系数和低的比热容,因此在闷晒实验中其升温速率最快,闷晒温度最高,显示出很好的光热转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