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14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19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72.
为了改善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模式特性,在GaAs衬底上采用限制扩散湿法刻蚀技术制作出了不同曲率半径的微透镜,与P型和N型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构成复合腔结构,可以对腔内模式进行选择.有源区采用新型的发射波长为980 nm的InGaAs/GaAs应变量子阱,包括9对In0.2Ga0.8As(6 nm)/Ga0.18As.82P(8 nm)量子阱,有源区直径100μm,微透镜直径300 μm,曲率半径959.81μm,表面粗糙度13 nm.室温下,器件连续输出功率大于180 mW,阈值电流200 mA,远场发散角半角宽度分别为7.8°和8.4°,并且与没有微透镜的垂直腔而发射激光器输出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3.
74.
75.
星载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导航定位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BDS-3系统于2020-07-31正式建成开通,搭载原子钟为铷钟和氢钟。基于IGS官网提供的精密钟差产品,采用不同评价指标,对BDS星载原子钟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具体步骤为:对原始钟差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并分析,采用四分位数法和分段线性插值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同时解算原子钟的频率准确度和频率漂移率,然后对钟差数据进行拟合并分析拟合残差,最后分析不同系统不同原子钟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BDS-3和BDS-2的频率准确度量级为10-12和10-11,频率漂移率量级为10-18~10-17。BDS-3原子钟性能优于BDS-2,氢钟性能优于铷钟。 相似文献
76.
利用溴代—接枝两步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接枝聚合到纤维素纳米微晶(CNCs)表面,制备得到PNIPAAm改性的CNCs(P-CNCs),并将该P-CNCs分散于海藻酸钠(SA)基体中,得到复合水凝胶薄膜。对改性P-CNCs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并研究了P-CNCs的温度响应特性对复合水凝胶薄膜分子透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改性P-CNCs保持了棒状结构但相比于CNCs直径变大,晶型保持不变但是结晶度降低。当环境温度高于低临界转变温度(LCST)时,P-CNCs悬浮液的透光率增大。添加P-CNCs制备的复合水凝胶薄膜,其热稳定性相比与其他水凝胶薄膜有所提高。当环境温度≥LCST时,添加P-CNCs的复合水凝胶薄膜的水蒸气透过性相比环境温度25℃时明显提高,300 min后水蒸气透过量相比提高了17%;而相比于添加CNCs的水凝胶薄膜,其相同时间下的水蒸气透过量提高了28.6%。亚甲基蓝分子透过性实验表明,在环境温度≥LCST的条件下,添加P-CNCs的复合水凝胶薄膜其分子透过速度要显著大于添加未改性CNCs的水凝胶薄膜,且分子透过速度随着P-CNCs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7.
78.
为得到±800 kV宾金线浙江段沿线走廊正、负地闪多重回击特征,对2017年6月至9月监测到的3 032例完整地闪样本的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回击次数、地闪持续时间、回击间隔时间、回击强度四个方面。多重回击参数呈明显的随回击序号系统性变化特征,且正、负地闪特性差异较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正、负地闪样本数量分别占27.57%和72.43%;负地闪样本中单回击占52.60%,最大回击次数达到13次,平均回击次数为2.47次;正地闪样本中单回击占比更大,达到77.04%,而回击次数相对较少,其最大回击次数为5次,平均回击次数仅为1.26次。正、负地闪多重回击持续时间随回击次数增加呈递增趋势,且负地闪持续时间的增长速度更快,其整体的算术平均分别为250.20 ms和343.02 ms。负地闪回击间隔时间随回击次序变化不明显,而正地闪回击间隔时间随回击次序呈递减趋势。总体上正、负地闪后续回击强度比值均随后续回击次序增加呈递减趋势;负地闪首次回击电流强度随回击次数增加呈递增趋势,而正地闪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