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为了研究不同井斜角下的偏心环空固井顶替机理,提高顶替效率,针对不同井斜角、不同顶替液-被顶替液密度差及不同顶替速度下的固井顶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顶替规律及顶替效率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井斜条件下,随着顶替流体与被顶替流体密度差增大,固井顶替效率总体增大,且顶替速度越低,固井顶替效率越大;另外在同等注替参数条件下,小井斜段固井顶替效率高于大井斜角段顶替效率,且在高密度差及顶替速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同井斜段的顶替效率差异较小,井斜角对顶替效率的影响敏感性较弱;在不同井斜角条件下,顶替流体与被顶替流体密度差及顶替速度对顶替效率影响的敏感性不同,现场应根据实际井况及需求设计流体密度差及顶替速度,以获得所需的固井顶替效果,该研究结论为不同井斜段固井顶替施工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含缺陷套管抗扭强度的研究较少,基于弹性失效准则分析缺陷套管强度又较为保守。为此,基于材料塑性破坏准则,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对局部内缺陷套管剩余抗扭强度进行分析,探究了缺陷长度、宽度、深度、套管外径和径厚比等参数对套管剩余抗扭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缺陷深度增加,抗扭强度呈线性大幅度降低;当缺陷长度小于临界长度时,抗扭强度随长度增加而增大,超过临界长度后,抗扭强度随长度增加而降低;当缺陷宽度小于临界宽度时,抗扭强度随宽度增加而增大,超过临界宽度后,抗扭强度随宽度增加而降低;随套管径厚比增加,无因次抗扭强度近似呈线性减小。缺陷深度是影响抗扭强度最重要的因素,缺陷宽度次之,缺陷长度和套管径厚比有一定的影响,而套管外径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抗扭强度计算公式,公式预测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误差较小,可为工程上局部内缺陷套管强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地区部分隔水导管桩管鞋发生变形,报废井槽在常规钻井工艺下无法利用。从隔水导管、桩土承载力、窗口强度等方面论证了隔水导管开窗可行性,分析隔水导管不同开窗点深度对桩土承载力的影响,建立隔水导管开窗口有限元分析力学模型,计算开窗后隔水导管轴向抗压、抗弯强度,分析了隔水导管不同开窗点深度、桩管偏斜对井口临界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水导管开窗口处允许的轴向力随弯矩的增大呈线性关系降低,开窗处强度是决定井口允许载荷的主要因素;开窗点越靠近泥线,井口允许载荷越小;桩管下部偏斜将增加开窗口处的弯矩,降低井口允许载荷;当开窗点深度超过泥线 20m后,开窗点深度、桩管偏斜对井口允许载荷影响较小。在南海西部首次实现大尺寸隔水导管开窗侧钻工艺,有效利用报废井槽,对后续报废槽口再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北部湾盆地,油气开采设备需满足百年一遇的台风海况要求。常规探井普遍采用一开双眼,并将248;508 mm套管作为表层隔水导管,下入248;508 mm和248;339.7 mm复合套管,较难保障固井质量。为提高固井质量,并进一步节约工程投资,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隔水导管稳定性分析模型,探究了水深、隔水管外径、壁厚等因素对简易井口隔水管井口允许载荷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主控因素强弱顺序为:外径> 壁厚>钢级>水深>井口高度,且外径对井口允许载荷的影响远大于其它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北部湾盆地乌石海域探井隔水导管进行优化研究, 在非台风季节时,实现了新型小尺寸套管作为隔水导管在北部湾W井的首次应用。该隔水导管优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后续探井的井深结构优化、进一步提高作业时效、降本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涠西南凹陷测井资料计算出各层段的抗压强度,使用sufer软件对各层的抗压强度进行编辑,将得到的平面图与各层段的深度平面图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平面上涠洲组三段、流沙港一段和流沙港三段的抗压强度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流沙港二段由于岩性主要为偏软的泥页岩,抗压强度较低,表明压实效应对北部湾地层的可钻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