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6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7篇 |
综合类 | 212篇 |
化学工业 | 124篇 |
金属工艺 | 148篇 |
机械仪表 | 126篇 |
建筑科学 | 157篇 |
矿业工程 | 66篇 |
能源动力 | 28篇 |
轻工业 | 130篇 |
水利工程 | 73篇 |
石油天然气 | 66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3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8篇 |
冶金工业 | 84篇 |
原子能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1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钼(Mo)掺杂SnO2的能带结构、电导率、吸收和反射率。建立了MoxSn1-xO2的三种掺杂模型(x=0.0625,0.125,0.1875),掺杂体系具有高电导率、高载流子密度和宽带隙的n型金属特征。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掺杂体系的带隙增加,电导率降低。Mo掺杂后,可见光区域的高透射性得以保留。特别地,在x=0.0625时实现了Mo掺杂SnO2的最佳电导率和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34.
35.
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镍铈共掺杂铁酸铋Bi_(0.9)Ce_(0.1)Fe_(1-x)Ni_xO_3(xBCFNO,x=0,0.03,0.05,0.07)薄膜.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所有样品的晶体结构都为四方钙钛矿铁酸铋BiFeO_3结构.由于Ce和Ni共掺杂,XRD显示,峰位置发生偏移.主峰(012/110)峰值在Ni含量x=0.05时峰值最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也显示x=0.05时晶粒最大,结晶度最好.光学透射测试显示xBCFNO薄膜x=0.03时的光学禁带宽度最小,为2.14 eV.铁磁测试结果表明镍铈共掺杂可以进一步提高铁酸铋的室温铁磁性.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绑双楼西风井冻结管断裂原因和处理方法,分析了套管处理后冻结壁温度场发展规律,实践证明,以此推断得新开挖条件和时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利用XRD技术对静态压缩和高速压缩高锰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中γ(奥氏体)、ε-M(六方马氏体)和α'-M(体心马氏体)的体积分数进行计算,以确定应变速率对γ→ε-M和ε-M→α'-M相变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利用EBSD技术和相变晶体学计算对高速压缩样品中的γ→ε-M和ε-M→α'-M相变取向依赖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γ→ε-M和ε-M→α'-M相变具有不同的影响.与静态压缩相比,高速压缩使得γ→ε-M相变被抑制、ε-M→α'-M相变被促进,这是由于两阶段相变分别受层错能和应力的影响较大.高应变速率使得变形初期的马氏体相变速率显著提高.高速压缩变形样品仍具有马氏体相变取向依赖性,这取决于不同取向γ晶粒内相变机械功的大小.γ→ε-M相变难易与ε-M的相变机械功有关;ε-M→α'-M相变难易则同时取决于ε-M和α'-M的相变机械功. 相似文献
38.
为了能够快速检测管材的外径与壁厚,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采集与检测系统,其主要包括机械结构部分、图像采集部分和图像处理部分。该系统能够夹取管材并进行管材截面的拍摄,将拍摄到的图像发送至计算机端,实现对被测管材管径与壁厚的快速检测。图像识别系统使用Canny边缘检测与轮廓特征提取算法进行管材轮廓识别,并通过图像比例尺计算出管材的尺寸特征参数(管径与壁厚),最后分别选取不同管径、壁厚和工艺制备方法成形的管材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