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22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采用ER4047,ER5183和ER5356 3种焊丝对厚度为6 mm的T6态Al-12.7Si-0.7Mg合金进行平板对接试验,使用双脉冲MIG单面双道焊缝成形工艺,确定了3种焊丝对应的焊接工艺参数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焊缝成形。在此基础之上,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ER4047焊丝的焊缝接头组织与ER5183和ER5356接头组织有明显差别;3种接头的拉伸试验具有不同的断裂模式,采用ER5183焊丝的接头强度最高,约为母材的70%;显微硬度结果表明,T6态的母材受焊接热输入的影响后,热影响区内存在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2.
传统能源的短缺以及化石燃料直接燃烧后所产生的污染,促使人类必须探索新的可替代能源。氢气无毒、无污染、来源广泛,是第三次能源革命的重要媒介。工业制氢会产生CO、CO2等副产物,故而提升氢气浓度,剔除这些杂质,是制氢必不可缺的环节。混合导电氢分离膜具有高效的氢分离能力,是应用在该环节的最佳选择之一。BaCeO3是单相钙钛矿结构,在其“B”位掺杂后,质子导电能力提升,具备更佳的氢渗透性,但这类材料在湿润CO2气氛中化学稳定性较差。合理的掺入其他离子以及添加金属相,能有效改善材料的氢渗透率或化学稳定性。本工作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Ce0.7In0.1Ta0.1Y0.1O3-δ粉末材料,并与Ni粉混合共烧制备质子-电子混合导电金属陶瓷氢分离膜。通过XRD、SEM表征了样品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并测试了其电导率,氢渗透率,以及在湿润CO2环境中的短期稳定性。结果表明,In3+和Ta...  相似文献   
183.
采用OM、SEM、EDS及显微硬度实验,对不同焊丝获得的2219/5A06异种接头的软化微观形貌与裂纹萌生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A06侧HAZ晶粒长大不明显未发生软化现象,2219侧HAZ发生较明显的软化;通过EDS线扫描分析可知,2325-5A06、5B06-2219的熔合线附近发生了明显的Mg、Cu扩散行为,2325-2219、5B06-5A06的熔合线附近元素扩散行为不明显;与5B06焊缝相比,2325焊缝裂纹倾向更大,因为5B06焊缝不存在明最显的低熔点共晶相,而2325焊缝存在大量的低熔点共晶Al_2CuMg和CuAl_2,Al_2CuMg共晶的存在是致使其产生裂纹的根本原因。硬度测试结果表明:2325焊缝的硬度(HV)约为1000 MPa,5B06焊缝的硬度(HV)约为800 MPa。  相似文献   
184.
被动式辐射制冷/保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在个人热管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采用层压法设计制备了一种三明治结构的非对称发射极的PTFE-PVDF/SiO2导电织物,仅需调整其正反面即可实现制冷和保暖的双重功能,并分析了双功能纺织品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日间辐射制冷/保暖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SiO2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织物日间辐射制冷效果最佳,比模拟皮肤温度低3.3~8.9℃;当SiO2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织物日间辐射保暖效果最佳,比模拟皮肤温度高5.7~15.2℃。此外,随着SiO2含量的升高,复合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