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在能效测试的基础上,对一台SZL 15—1.6—AⅡ型锅炉运行热效率低、出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锅炉运行中存在的受热面积垢、风机调控不合理、风道漏风、间断上水及水处理工作不力等问题,提出了除垢、加强锅炉密封、连续上水、使用分层燃烧装置等解决措施。所采用的分层燃烧装置提高锅炉热效率4.93%,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2.
自Blumberg(1965)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来,目前世界上约有2亿HBsAg无症状携带者,其中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至少有一亿六千万,而我国就占了一亿人左右。这些无症状携带者实际上是乙型肝炎重要的传染源。有些无症状携带者,因肝功能正常,缺乏临床症状,或因医疗部门检测水平的限制,便作为献血员供血,引起受血者输血后乙型肝炎。所以,严格筛选献血员,阻断乙肝病毒的血源播散,这是涉及全世界的  相似文献   
33.
实验采用廉价的牡蛎壳制备绿色、高效的生物源碳酸钙(bio-CaCO3)吸附材料, 用于去除污水中的Pb(II)和甲基橙(M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热重分析(TGA),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表征方法对材料形貌、组成、结构等进行了分析。采用宏观吸附行为和微观表征研究bio-CaCO3对水体中Pb(II)和MO的吸附过程并阐明机理。研究发现, bio-CaCO3对MO的去除效率约为45% (msorbent/Vsolvent=0.2 g/L, [MO]initial=60 mg/L), SEM分析结果表明bio-CaCO3吸附MO后, 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bio-CaCO3对Pb(II)的饱和吸附量高达1775 mg/g (pH=5.0, T=298 K), 优于传统的皂土、活性炭等吸附材料。bio-CaCO3吸附Pb(II)的主要吸附机理是CaCO3+Pb(II)→PbCO3, 该过程的ΔH θ=-7.64 kJ/mol, ΔS θ=-17.92 J/(mol·K), ΔG θ=-2.30 kJ/mol(pH=5.0, T=298 K), 吸附Pb(II)后产生大量形貌更加规则的四棱柱结构。研究表明实验制备的bio-CaCO3对Pb(II)和MO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