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6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6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光学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元素分析、能谱分析、MLA矿物自动检测分析技术等手段对含碲金矿石中的金-银碲化物的化学成分、共生组合、赋存状态进行系统普查。结果表明:金-银碲化物是该金矿中最重要的一类金矿物,发现除自然金外,还含有亮碲金矿、含银碲金矿、杂碲金银矿等碲金矿。金矿物颗粒细微,多数小于5μm,它们主要嵌布于黄铁矿、脉石、磁铁矿的表面、裂隙和孔洞中。该矿物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方解石,属于高钙镁微细粒Te-Au型复杂难处理金矿石。研究结果对此类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可为该类难处理金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2.
虽然海洋环境下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都较好,但近年来关于海洋工程材料腐蚀失效的报道却越来越多。以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腐蚀为背景,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一些经典的腐蚀理论虽然能够解释一些微生物腐蚀现象,但是目前微生物腐蚀逐渐成为很多工业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机理的片面性也就逐渐暴露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微生物腐蚀机理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研究者逐步提出了基于生物能量学和生物电化学的微生物腐蚀理论,该理论引入了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解释了微生物为什么和如何腐蚀金属材料,并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为了解决传统抗微生物腐蚀方法的诸多不足,开发新型抗菌材料、研发环保型杀菌剂和杀菌剂增效剂将会为微生物腐蚀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细菌氧化难浸金矿石的矿物学研究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难浸金矿石预处理的方法中细菌氧化工艺以其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载污染而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工艺。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其关键是对参加反应的双方--细菌和硫化放物复杂作用机理研究尚欠突破性进展。含金硫化物在细菌氧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行为,显示,仅对细菌及实际条件,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确立细菌氧化过程中硫化物的研究主体地位,系统地开展细菌氧化各硫化物的矿物学研究已势在必行,它  相似文献   
104.
影响黄铜矿细菌浸出过程的因素很多,重点研究了初始pH值对浸矿细菌ASH-07生长活性、黄铜矿浸出效果和黄铜矿表面氧化膜成分的影响。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细菌培养和黄铜矿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1.2~1.8的条件下,细菌培养24 h后,即开始进入生长平衡期,浓度迅速升高至1.4×108 cell/mL,黄铜矿在浸出6 d后浸出率即达到45.0%左右;氧化膜成分XPS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1.2的条件下,黄铜矿浸出168 h后,矿物表面氧化膜成分中未检测到钝化膜黄钾铁矾。因此,在采用浸矿菌种ASH-07浸出黄铜矿的实验中,最佳的初始pH值约为1.2,pH值低于1.2或高于1.8都不利于黄铜矿的生物浸出。  相似文献   
105.
含砷难处理金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细菌氧化预处理含砷金矿石的机理、影响细菌浸出的因素及工艺流程,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含砷难处理金矿石细菌氧化预处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研究不同矿石浓度、粒度、初始pH值下细菌浸出黄铜矿的吸附规律以及表面活性剂对细菌浸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浸出初始阶段,细菌吸附量随时间逐渐增加,到达稳定吸附期时,吸附在矿物表面的细菌可占到90%以上;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经过稳定吸附时期后细菌吸附量会有所下降。表面活性剂吐温-20的存在可促进黄铜矿的氧化溶解,提高矿物的浸出速度,但不能提高铜浸出率,高于其临界值时,吐温-20反而不利于细菌生长,抑制浸出过程。  相似文献   
107.
氧化亚铁硫杆菌(SH—T)氧化毒砂的机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优良的氧化亚铁硫杆菌SH-T菌株对含金毒砂势光片和纯毒砂粉末进行氧化试验,并作了定量定域的显微观察分析,研究了每一阶段毒砂表面的性质和毒砂氧化膜的形成过程,毒砂在细菌氧化后覆盖了黄色氧化膜,抑制了细菌的快速氧化。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对细菌氧化产物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钾铁矾,其次为砷华,细菌氧化膜的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表明毒砂晶体中As表现出[AsS]^2→As(Ⅲ)→As(Ⅴ)的价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细菌氧化过程中毒砂形貌变化规律和晶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东北典型的棕壤对Cu2+的吸附行为,测定了不同pH值、不同的Cu2+初始浓度、不同铜盐对棕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增加,棕壤对Cu2+的吸附率也随着增加;在pH值3.00~6.09范围内,吸附率增加明显;随着Cu2+的初始浓度的不断提高,吸附率逐渐减小,为电性吸附;棕壤对不同铜盐吸附率大小的顺序是OAc-NO3-Cl-SO42-。  相似文献   
109.
采用X射线衍射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向高铅渣添加废弃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含铅玻璃回收玻璃中铅的可行性,探讨还原煤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钙硅比对铅、锌回收率的影响,分析还原渣的物相变化以及玻璃加入量对还原渣熔融特性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有效地将玻璃中的铅回收,适宜的含铅玻璃加入量为10%~20%(质量分数)。最佳熔炼条件如下:碳氧比0.8、还原温度1230℃、还原时间70 min、钙硅比0.7。在此条件下,铅回收率可达96%以上,锌回收率达到83%以上。还原渣中的物相主要为铁氧化物、黄长石和橄榄石。玻璃的加入会使渣的熔点降低,液相比例升高,同时使渣的黏度增加,渣中铅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0.
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黄铁矿的溶解。经该菌作用后,黄铁矿中铁和硫的溶解量分别为18%和33%。在黄铁矿表面形成的氧化层可能由铁的氧化物、FeOOH、硫酸铁、元素硫及菌丝体组成。研究黄铁矿在无菌和有菌体系的电化学特征。P.chrysosporium通过降低点蚀电位和极化电阻,提高极化电流、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的方式促进黄铁矿溶解。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硫化物的溶解是酶、H_2O_2、Fe~(3+)和有机酸联合作用的结果。酶通过自由基攻击化学键,有机酸通过酸解和络合作用溶解黄铁矿。酶和H_2O_2在黄铁矿溶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