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5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6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研究初始pH梯度对细菌培养过程中黄钾铁矾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钾铁矾的生成受溶液pH、细菌活性和Fe3+浓度共同影响。溶液pH 1.4~2.0时细菌活性较好,溶液中Fe2+转化成Fe3+的速率快,促进Fe3+水解生成黄钾铁矾;溶液pH 1.0~1.4时Fe3+的水解反应受到显著抑制。Fe3+的水解过程是先生成胶体相Fe(OH)3后逐渐形核、生长、结晶出黄钾铁矾。生物冶金过程中反应前期溶液pH应大于1.4,此阶段以促进细菌生长、加快矿石氧化分解为主,当细菌生长进入对数期后,溶液pH应小于1.4,此阶段以控制浸出液中细菌的活性,抑制黄钾铁矾的生成为主。  相似文献   
52.
对内蒙古某铜钼混合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针对该矿石中黄铜矿被铜蓝包裹、辉钼矿呈丝状和脉石矿物伴生,造成铜钼分离困难的特点,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铜钼分离的最佳磨矿细度、浮选p H和药剂制度:磨矿细度-43μm占76.12%、p H 10.5、矿浆浓度30%、硫化钠用量15 kg/t、水玻璃l.0 kg/t、煤油100 g/t、松醇油100 g/t、矿浆温度40℃。经过一次粗选、六次精选、三次扫选的闭路试验,获得含钼46.32%、含铜0.88%的钼精矿,含铜21.17%、含钼0.07%的铜精矿,铜、钼的回收率分别为99.92%、95.11%,使铜钼达到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蓄电池合理初充电、定期充放电及主要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54.
山东省焦家金矿的金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山东省焦家金矿的金赋存状态。研究发现,该矿石中载金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闪锌矿和方铅矿。在硫化矿中金粒占77.12%,脉石中金粒占22.88%。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裂隙金占60.28%,包裹金占21.63%,晶隙金占18.09%。金矿物的形态主要有球状、三角形、矩形、条状和不规则形状。焦家金矿石中金矿物的粒度范围较大,大的颗粒达到100μm,小的金颗粒只有3-5μm,其中大于0.104mm粒级的金颗粒占1.50%,0.074~0.104mm粒级的金颗粒占5.26%,0.043~0.074mm粒级的金颗粒占23.31%,0.037~0.043mm粒级的金颗粒占3.76%,小于0.037mm的金颗粒占64.29%。焦家金矿石中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含铁自然银、金铜矿和螺硫银矿。其中,银金矿是最重要的金矿物,占71.56%。金银矿物平均成色为641.24‰。  相似文献   
55.
特大型320m~3浮选机在某铜钼矿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大型320 m3浮选机在工业生产上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经过一年多运行,设备运转连续稳定,浮选技术指标优越,浮选作业成本得到降低。在铜原矿品位0.348%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品位21.50%、铜回收率86.30%的技术指标,与同期160 m3浮选机生产铜精矿品位提高0.71%,铜回收率提高0.68%,年多回收铜金属量294.66 t,为企业创利润1 473.3万元。大型高效化设备在生产实践中起到的提高技术指标、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某铜钼混合精矿铜品位为26.14%、钼品位为0.93%,由于受磨矿、混浮过程中产生的铜离子活化,导致铜钼分离困难。现场采用15 kg/t的硫化钠抑铜浮钼,不仅铜钼分离效果不好,而且会造成尾矿库及选矿厂周边环境污染。为解决上述问题,东北大学相关课题组分别对硫化钠和自制的DDY3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DDY3和硫化钠对矿浆浓度、pH值变化的适应性,以及DDY3和硫化钠药液失效时间。结果表明:1DDY3的用量远低于硫化钠,DDY3对矿浆浓度、pH值变化的适应能力明显强于硫化钠,且DDY3的失效缓慢程度远胜于硫化钠。2在矿浆浓度均为25%、pH值均为10.5情况下,选用15 kg/t的现用现配硫化钠为抑制剂,钼精矿钼品位为9.65%、钼回收率为16.23%,铜精矿铜回收率为98.96%;选用1 kg/t的现用现配DDY3为抑制剂,钼精矿钼品位达10.80%、钼回收率达61.33%,铜精矿铜回收率为94.39%。DDY3替代硫化钠用于该铜钼混合精矿的分离,具有高效、环保特征。  相似文献   
57.
海波法合成铜钼矿抑制剂巯基乙酸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宝  杨洪英  凌雪 《现代化工》2013,33(2):46-48,50
铜钼矿的分离是选矿工艺的难题。研究高效、低毒、环境污染小的巯基乙酸钠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了巯基乙酸钠海波法合成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为制盐pH为7.5,缩合反应温度为70℃,巯化反应温度为20℃,所得最高收率为96.56%。对自制的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用自制的巯基乙酸钠作为浮选抑制剂进行粗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巯基乙酸钠用量的增加,矿浆电位不断下降,pH不断上升。加入0.5 kg/t的巯基乙酸钠,钼品位由原来的0.62%上升到3.21%,而回收率提高到80.71%。巯基乙酸钠用量为2.5 kg/t时,钼回收率和精矿钼品位分别达到91.92%和5.56%。说明自制的巯基乙酸钠对铜钼矿具有良好的抑铜浮钼能力。  相似文献   
58.
59.
细菌胞外聚合层在氧化含砷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过程中各项工艺指标的变化,测定pH值、电压、砷离子浓度、细菌数量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及结构,探讨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在细菌氧化含砷金精矿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当电压由500mV升到650mV、As(Ⅲ)快速转化为As(Ⅴ)时,单个细菌可通过消耗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来抵御砷离子的毒害;当电压稳定在650mV、砷离子价态转化减缓时,细菌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参与矿物的氧化反应;在砷离子胁迫下,多糖含量降低幅度可超过20%,即细菌可通过改变单个菌体胞外聚合层中多糖的产量来防止细胞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60.
内蒙古某低品位铜钼混合精矿中辉钼矿和铜矿的嵌布粒度很细,在-0.043mm级别中,辉钼矿、铜矿物的含量分别为77.30%和65.77%,造成铜钼浮选分离困难。试验首先对铜钼混合精矿进行浓密脱药,然后以水玻璃和硫氢化钠作为脉石矿物和铜矿物的抑制剂,并用氧化剂高锰酸钾进一步抑制微细颗粒次生铜矿物,在利用多次循环闭路回水、再磨细度82.5% -0.043mm的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和四次精选,擦洗后再进行二次精选的闭路试验,获得了钼品位55.73%、含铜0.64%,钼回收率68.11%的钼精矿;铜品位21.36%、含钼0.1447%,铜回收率99.98%的铜精矿,实现了铜钼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