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6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恒温超塑焊接接头断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蕴林  李志  李炎 《金属学报》1995,31(20):384-38
通过对40Cr,T10钢的同材或异材恒温超塑焊接接头的断口分析,提出超塑焊接接头是由冶金结合的焊合区及机械结合区、显微空隙等焊接缺陷构成的接头构成模型,可供超塑焊接工艺及质量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22.
316L/16MnR热轧复合板界面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研究了316L/16MnR热轧双金属复合板界面组织,相结构和成分变化,热轧复合为扩散型冶金结合,元素扩散范围在50μm范围内,近界面钢侧为铁素体,少量马氏体和珠光体组织;近界面不锈钢侧为变形拉长和再结晶的奥氏体,奥氏体晶界上连续析出M23C6;界面上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共存。  相似文献   
23.
用Auger谱仪、电子探针分析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考察了高温复压处理对93钨合金磷偏析的影响。发现在1200—1500℃保温后炉冷,在钨-钨晶界特别是钨-粘结相相界上存在磷偏析,而在该温度范围复压后炉冷,则未发现磷在晶界和相界上偏析;复压处理态材料粘结相中位错直接影响磷向界面偏析,为退火处理的材料因磷在界面偏析而引起机械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4.
采用盐浴加热循环淬火和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对T10A钢进行组织超细化预处理,然后在恒温压缩变形条件下进行超塑性研究。试验表明,在710~770℃、初始应变速率10^-4~10^-3s^-1的变形条件下,该钢的σ-ε曲线具有明显的超塑流变特征,稳态流变应力仅40MPa左右,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可达0.5,变形激活能为183~194kJ/mol,与α—Fe晶界自扩散激活能接近。高频淬火较循环淬火有更好的组织细化效果,因而高频淬火预处理后的超塑性流变特征更明显。本试验为该钢的超塑成形和超塑性固态焊接提供了工艺和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5.
钢与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叙述了钢与铜及铜合金熔化焊、钎焊、固态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研究适用于钢与铜及铜合金的固态焊接新工艺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6.
高比重钨合金的旋锻形变强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高比重钨合金经旋锻处理后的组织、亚结构和机械性能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旋锻后材料表面和心部强化程度的差别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焊接区表面高频淬火后钢的超塑焊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讨了结构钢与工具钢待焊接区表面高频淬火后超塑焊接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试验表明,焊接区局部高频淬火后的结构钢与工具钢在其超塑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范围内,经短时超塑压接即可实现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强度的固相焊接。  相似文献   
28.
Cr-W-Mn钢超塑形变热处理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 Cr-W-Mn 钢超塑形变热处理的组织进行了微观分析,提出了钢在(γ+c)二相区超塑形变的变形机制模型,并对该钢超塑形变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9.
本文研究GCr15钢实现超塑性的变形条件,并应用于模具成形。该钢在690~720℃变形温度范围内和较宽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具有很好的超塑性能。在最佳变形条件下对M12六方螺母冷镦模进行超塑成形,可一次成形出精度较高的模具。证明其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