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36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采用Gleeble-3800焊接热模拟机模拟研究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转变规律,测定了SHCCT 曲线,分析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其组织形貌、晶粒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较快时(t8/5<15 s),含铜钢的焊接粗晶区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晶粒尺寸相对较小,硬度较高;冷却速度较慢时(t8/5>40 s),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构成,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粗大,同时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较多大尺寸的M-A岛,M-A岛的形成导致焊接粗晶区的低温韧性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62.
作为船舶钢质主船体和铝质上层建筑的过渡连接件,铝钢复合板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船舶建造的质量。采用SEM、XRD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Al-Al-Steel爆炸复合板的铝钢界面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的影响。通过拉脱和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界面结合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从315升高到550℃,纯铝层金属的硬度从47HV降低到21HV,发生明显的软化;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50℃时,在界面处形成了一层呈连续分布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新形成的化合物类型为Fe_2Al_5和FeAl_3;并且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铝钢界面的结合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其中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是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通过腐蚀失重计算、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方法、极化曲线分析等手段,研究了pH值对Q235钢在模拟酸性土壤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在模拟酸性土壤环境中,Q235钢的腐蚀速率随土壤pH值升高而降低,经360 h腐蚀后,在pH值为4.0、4.5和5.1的土壤中试样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68、0.48和0.42 mm·a-1.随土壤pH值升高,Q235钢锈层更为致密,其表面蚀坑由窄深型发展变为宽浅型发展.腐蚀产物均为SiO2、α-FeOOH、γ-FeOOH、Fe2O3及Fe3O4,随土壤pH值升高,腐蚀产物中α-FeOOH/γ-FeOOH质量比升高.极化曲线分析表明,随土壤pH值升高,Q235钢腐蚀电位升高,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试样腐蚀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64.
对碳钢和耐蚀管用含Cr低合金钢进行流动加速腐蚀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流动腐蚀性条件下的锈层结构以及Cr元素对锈层的影响机理.利用极化曲线、SEM、TEM及XP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r元素对实验钢耐流动加速腐蚀性的影响,以及含Cr钢内锈层的腐蚀形貌,深入分析了Cr在内锈层中的分布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含Cr钢内锈层致密均匀,Cr元素在内锈层中富集并以Fe2CrO4的形式存在.Fe2CrO4细小的颗粒尺寸是形成致密内锈层的原因,致密的内锈层对基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钒氮微合金化高强度球扁钢的强韧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球扁钢在孔型轧制时球头、腹板部位组织性能不均匀的问题,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技术改善高强度球扁钢截面均匀性的作用机制。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了球扁钢轧后冷却温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球扁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球头心部冷却较慢,腹板冷却较快。950℃终轧后冷却150S时,球头心部、腹板温度差异约为120℃;对比分析了钒和V—N...  相似文献   
66.
李灏  柴锋  何宜柱  苏航  罗小兵  赵捷 《钢铁》2013,48(8):65-69
 采用国际海事组织(IMO)模拟油轮货油舱内底板环境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传统船板和耐腐蚀船板的腐蚀失重与腐蚀形貌,深入研究了环境温度对船用耐蚀钢腐蚀行为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船板腐蚀行为存在显著影响,随着环境温度(30~50℃)的升高,点蚀坑的数量逐渐增多,点蚀坑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5℃时达到峰值。2种钢点蚀行?畋鸾洗螅炒甯值闶纯拥纳疃戎本侗龋╤/D)随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耐蚀船板则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耐蚀合金元素的加入有效降低了船板钢在不同温度下的腐蚀速率,减小了钢的点蚀坑数量,改善了点蚀坑的扩展方式。即点蚀坑由纵向深度方向扩展,转为横向表面方向扩展,有效提高了船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采用SEM、TEM、EBSD等方法研究了35mm规格船用高强度钢淬火态的截面微观组织特征及精细结构,对其截面不同位置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mm淬火态钢板的截面效应明显,距离表面小于8mm时,截面硬度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8~17mm范围内,截面硬度处在一个稳定的下平台;在17~18mm范围内,截面硬度出现峰值。心部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较钢板表面降低了40MPa以上,且心部-80℃冲击功稳定性比表面差。显微组织、板条宽度、有效晶粒尺寸、位错密度等的差异是表面性能优于心部的主要原因。钢板心部大量硬质MA岛存在、中心偏析带及大量非金属夹杂物导致硬度峰值和低温冲击性能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68.
罗小兵  苏航  杨才福  柴锋  袁晓敏 《焊接学报》2010,31(10):57-60,64
采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研究了Mn元素含量对EH36船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含量对EH36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低温韧性存在显著影响.Mn元素含量较高(1.58%)或较低(0.56%)时,粗晶区的低温韧性均差.当Mn含量等于1.20%时粗晶区的低温韧性最高.Mn含量对EH36钢大热输入焊接粗晶区的组织同样存在显著影响.Mn含量较低(0.56%)时,粗晶区的主要组织为粗大的先共析铁素体,其宽度约为30μm;而Mn含量较高(1.58%)时,粗晶区组织则以硬质相M-A岛状组织为主.先共析铁素体和硬质相M-A岛状组织共同决定着船板钢焊接粗晶区的韧性.  相似文献   
69.
通过焊接热模拟和冲击韧性试验,研究了Mg-Ti脱氧和Al脱氧在大线能量焊接热循环条件下对低碳微合金钢粗晶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Ti脱氧钢粗晶区的组织主要是针状铁素体(AF)和少量的多边形铁素体,Al脱氧钢粗晶区的组织主要是低碳贝氏体+大量的块状铁素体。对Mg-Ti脱氧钢和Al脱氧钢在不同焊接热循环下的冲击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量的增大,两种脱氧钢的冲击韧性都有所下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Mg-Ti脱氧钢粗晶区的冲击韧性远远高出Al脱氧钢粗晶区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0.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区间内,材料的性能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当淬火温度在640~700 ℃时,实验钢的强度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韧性下降。在该淬火温度范围内,实验钢的机械性能由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和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决定。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双相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从40%降至1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从11%下降至1%。当二次淬火温度从700 ℃增加到780 ℃时,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原因是二次淬火的温度已经超过了A3温度,实验钢组织转变为单一的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7.3~8.5 μm)。综上,在680 ℃下进行两相区二次淬火可以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