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分别以钛酸四丁酯及SBA-15为钛源和载体,采用直接嫁接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Ti-SBA-15复合材料,并采用XRD、FT-IR、BES、HRTEM、N2吸脱附及XPS分析其微结构。结果表明:制备的Ti-SBA-15具有高的比表面积(452~617m2/g)均匀的孔径分布(7.3~7.8nm)及大的孔容(0.79~1.05cm3/g),且嫁接的TiO2颗粒呈椭圆形,长粒径约为6~8nm,而短粒径仅为4nm,且具有高分散性。同时,探讨了Ti-SBA-15的形成机理,其制备过程包括:(a)钛前驱体的高度分散,(b)钛前驱体在硅羟基上的嫁接,(c)焙烧形成Si-O-Ti键,从而实现SBA-15上Ti的嫁接。 相似文献
13.
14.
LaNi5-H体系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STEP软件,应用总能赝势方法对LaNi5与氢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中设置赝势为超软赝势,对交换关联能项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对电子采用自旋极化处理.每个体系均采用完全的结构优化来计算平衡时的体系总能量.计算结果表明,氢原子在钯晶格中最有利位置是八面体间隙位,空位反而不利于氢原子占据.LaNi5H中氢原子在LaNi5晶格中最有利的位置是由2La2Ni组成的四面体间隙位.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化学配比x对贮氢合金M1(Ni0.71Co0.15Al0.06Mn0.08)x(4.6≤x≤5.2)的结构、组织、电化学性能和p-c-T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x增大非化学计量比合金点阵常数a值减小,c值增大,单胞体积减小,当x=5.2时c/a达到最大值。x=5.0的化学计量比合金具有最小的点阵常数和单胞体积。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p-c-T曲线平台压均随着x增大而提高,当x=5.2 相似文献
17.
应用SIMS方法对LaNi4.7Al0.3贮氢合金被CO毒化前后的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Ni4.7Al0.3贮氢合金毒化前C,O峰不明显,毒化后O峰明显增高,C峰明显出现。毒化后生成了La-C,La-C2、La-O的强键,并在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化合物薄膜,阻止贮氢合金进一步吸氢,导致LaNi4.7Al0.3贮氢合嘛氢量下降。吸氢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反应堆含氚重水提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建立的年处理10t重水的组合电解催化交换唱色谱分离(CECE-GC)实验系统,就含氘轻水提氘
演示实验及利用含氚轻水进行含氚重水提氚模拟运行做了介绍。结果表明,240h含氚轻水的连续运行,CECE
系统整体浓缩倍数约为4,电解池氕、氚分离因子约为10;8m3桙d色谱分离系统运行23h,可将10.5m3料气的
90%中的氘贫化1000倍;氚储存系统运转正常。CECE唱GC实验系统的建立,为重水提氚技术的进一步工程化提
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活性炭(AC)和TiF3共掺杂NaAlH4复合储氢材料,研究了TiF3和AC共掺杂NaAlH4后复合材料的吸/放氢性能。结果表明:共掺杂10%(质量分数)AC和3%(摩尔分数)TiF3明显降低了NaAlH4前两步放氢温度,且较单一掺杂而言,共掺杂AC和TiF3更有利于NaAlH4放氢温度的降低;160℃下NaAlH4+TiF3+AC样品在170 min内放氢5.0%(质量分数),完成理论放氢量的93%;4次吸放氢循环后NaAlH4+TiF3+AC依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60℃、真空下起始放氢以及130℃、9 MPa起始吸氢条件下,NaAlH4可逆储氢量可达4.8%(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失重法测试了亚硝酸钠和钼酸钠分别与三乙醇胺复配对贫铀在冷却水中的缓蚀作用,并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贫铀在不同温度冷却水中浸泡20 h后的表面。结果表明,亚硝酸钠和钼酸钠对贫铀均有缓蚀作用,加入三乙醇胺能够提高这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冷却水温度为45 ℃和65 ℃时,钼酸钠与三乙醇胺复配的缓蚀效果分别达89%和88%。而冷却水温度为85 ℃时,亚硝酸钠与三乙醇胺复配后的缓蚀效率可达93.4%。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铀表面的氧化物成分主要为UO2,钼酸根易在铀表面夹杂及划痕处吸附。SEM分析表明,缓蚀剂的加入能够促进铀表面氧化膜的致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