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5篇
水利工程   4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搅拌速度和搅拌方式对MH介质冷却特性及钢件淬火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搅拌可改善MH介质的冷却特性,提高钢件的淬火质量。  相似文献   
42.
镍基单晶合金组织演化及对晶格错配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状态单晶镍基合金进行组织形貌的观察和X-ray衍射分析,研究了组织演化对合金中γ'、γ两相晶格常数和错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单晶合金不同区域中γ'相的形貌和尺寸有较大的差别,致使γ、γ'两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较大;将合金高温固溶处理和空冷后,均匀且细小的立方γ'相自γ基体中析出,使合金中γ'、γ两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减小;经完全热处理后,立方γ'相均匀长大,并保持共格界面,使γ'、γ两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略有增加.合金经有或无应力时效后,γ'相发生定向粗化,并在两相之间出现界面位错,使合金中γ'、γ两相的晶格常数及错配度增加.其中,由于外加应力的作用,致使塑性较好的γ相晶格常数增加的幅度大于γ'相.  相似文献   
43.
通过850℃←→20℃,950℃←→20℃,1000℃←→20℃和1050℃←→20℃冷热循环实验,研究了K465高温合金在冷热交替作用下初生MC碳化物的转变情况.结果表明:在850℃←→20℃冷热循环过程中,一部分初SMC碳化物发生了蜕变;随着循环峰温的升高,初生MC碳化物转变加速;在1000℃←→20℃冷热循环40次后,初生MC碳化物转变基本结束.与等温热处理相比,冷热循环促进了初生MC碳化物的转变,使初生MC碳化物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长期时效过程中γ'相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50、1 000、1 050℃下时效0~1 500 h时,γ'相形态从最初的立方体形貌逐渐演化形成了不规则的条形、L形、迷宫形等。时效过程中,枝晶间γ'相的粗化速率明显高于枝晶干处的粗化速率。随时效温度地提高,γ'相的粗化速率加快。枝晶干处与枝晶间区域γ/γ'相界面共格应变能的差异是枝晶间与枝晶干区域γ'相粗化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枝晶干处γ'相的粗化激活能与枝晶间处γ'相的粗化激活能分别为451 kJ·mol-1和345 kJ·mol-1。  相似文献   
45.
Al-RE-Cu-Mn-Si铸造铝合金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丽  张淑荣  李红 《铸造》2004,53(7):528-530
采用SEM、EDX对Al-RE-Cu-Mn-Si铸造铝合金的高温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合金微观组织形貌特征和相的成分特点.结果表明,该合金在350~400℃高温下力学性能未有明显下降,比一般耐热铝合金的承温能力明显偏高,这与合金中含有高温稳定的稀土化合物相直接相关,该化合物在晶界和枝晶间分布对高温塑性滑移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6.
<材料热力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繁杂.本文根据<材料热力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及教学现状,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讨论式教学,请专家学者作讲座,科研和学科前沿进课堂等方面探讨了:在教学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生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001]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高温拉伸蠕变性能,通过SEM、TEM观察分析了相的形貌演化及合金的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980~10200C/200~280MPa条件下蠕变曲线均由初始、稳态及加速蠕变阶段组成;在拉伸蠕变期间γ’强化相由初始的立方体形态演化为与应力轴垂直的N-型筏形状;初始阶段位错在基体的八面体滑移系中运动,稳态阶段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相遇,发生反应形成位错网;蠕变末期,应力集中致使大量位错在位错网破损处切入筏状γ’相是合金发生蠕变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用Al-Zn-Mg、Al-Fe-Si合金粉末进行了注射成形工艺研究。所采用的粉末为自制急冷凝固(气体雾化)粉,所选用的粘结剂为热固性纤维素(含添加剂).粉未与一定比例的粘结剂混合,得到均匀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混合料,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注射成形。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一种[00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的蠕变特征和变形期间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低温高应力和高温低应力条件下,合金具有较长的蠕变寿命和较低的稳态蠕变速率;在700℃,720MPa条件下,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蠕变期间的变形特征是1/2110位错在基体中运动,发生反应形成1/3112超肖克利(Shockley)不全位错,切入γ′相后产生层错.在900℃,450MPa条件下,没有出现蠕变初始阶段,γ′相从立方体形态演化成筏形;在加速蠕变阶段,多系滑移开动,大量位错剪切γ′相是变形的主要机制.在1070℃,150MPa条件下,γ′相逐渐转变成筏形组织,并在γ/γ′界面处形成致密的六边形位错网,位错网可以阻止位错切入γ′相,提高蠕变抗力;在蠕变后期,位错以位错对形式切入γ′相,是合金变形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2种高温条件下镍基单晶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试验温度和总应变幅是影响合金低周疲劳寿命的2个主要因素,在相同温度下,低周疲劳寿命随应变幅的减小而增大;在同一应变幅下,870℃的疲劳寿命均小于760℃的疲劳寿命。二次细小y相有效阻碍了位错的滑移,提高了合金在760℃低周疲劳变形抗力,位错滑移带成为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的主要途径;870℃循环应力曲线前期出现短暂硬化和后期软化的现象,y’相逐渐粗化和高密度的位错缠结是循环软化的主要原因。局部应力集中与合金内微孔的交互作用是疲劳裂纹萌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