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6篇
电工技术   65篇
综合类   83篇
化学工业   105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60篇
建筑科学   173篇
矿业工程   118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72篇
水利工程   87篇
石油天然气   73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篇
冶金工业   32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以苦荞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苦荞提取物中芦丁被酸水解为槲皮素的工艺条件,并结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酸水解工艺对苦荞提取物中芦丁和槲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盐酸百分含量、水解时间、乙醇百分含量、水解温度作为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苦荞提取物中芦丁酸水解为槲皮素的工艺条件,以该工艺进行苦荞提取物酸水解,并在水解第1、2、4、6 h取样得到不同槲皮素含量的水解产物1、2、3、4。分别灌胃大鼠200 mg/kg的苦荞提取物及各水解产物,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以黄芩素为内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浆中槲皮素的浓度,DAS 2.0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苦荞提取物芦丁酸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盐酸百分含量0.91%、水解时间6 h、乙醇百分含量50%、水解温度70 ℃,在该工艺条件下64.11%芦丁转化为槲皮素。苦荞提取物、水解产物1、2、3、4槲皮素的AUC0-t分别为(17.604±5.422)、(42.175±9.435)、(87.917±19.347)、(116.706±46.256)、(178.509±49.478) mg/L·h,Cmax分别为(2.743±1.217)、(7.109±2.603)、(12.438±3.197)、(15.727±4.68)、(20.044±5.736) mg/L。与苦荞提取物相比,其水解产物1、2、3、4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Cmax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荞提取物经酸水解后部分芦丁转化为槲皮素,芦丁和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累计吸收量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62.
为比较不同种类红烧肉挥发性成分间的差异,利用固相微萃取-质谱联用(SPME-GC-MS)和电子鼻主成分分析技术对苏式红烧肉、毛氏红烧肉和东坡肉三种类型红烧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种不同类型红烧肉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共同含有11种挥发性成分,苏氏红烧肉含有较多的醛类物质和酸类物质,毛氏红烧肉中烷烃类、醛类和酸类物质较丰富,而东坡肉中含有大量的醛类、酸类和酯类;电子鼻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红烧肉,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95.55%,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3.94%,足够收集全部传感器信息。三种红烧肉挥发性风味成分从物质种类和组成比例上差异较大,说明配料和制作工艺对其风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3.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e含量的MoPTeO/SiO2催化剂,考察了Te含量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促进了中间产物丙烯向丙烯醛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对催化剂进行了BET、H2-TPR、NH3-TPD等表征,结果表明,Te改善了催化剂的可还原性,并使催化剂单位表面积酸性明显增强,有利于催化剂选择氧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4.
北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缓坡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羌塘盆地布曲组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根据羌塘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古地貌特征,以及布曲组地层的沉积特征,确证布曲组沉积环境属缓坡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布曲组标准剖面野外露头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并根据剖面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3 种沉积亚相,包括潮坪、泻湖、浅滩等7 种微相。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相序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65.
关于适线法中经验频率计算公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适线法的理论基础并简介 1 0个经验频率计算公式 .采用统计试验方法 ,选取常见的 8个经验频率公式 ,对P Ⅲ型分布适线计算的设计值优劣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的结果偏大 ;华氏公式、海森公式、Маматнов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对较好 .研究还表明 ,一般用绝对值准则适线求得的结果要优于平方和准则适线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钼镍磷溶液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氧化钼、碱式碳酸镍、磷酸为原料,制备了Mo-Ni-P-O溶液。在Mo-Ni-P-O溶液的制备过程中发现存在1个可配区间和2个难配区间,考察了可配比关系及可配区间内溶液的性质,并初步探讨了各区间的形成原因以及可配区间内不同物料配比的Mo-Ni-P-O溶液形成速率。在Mo-Ni-P-O浸渍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柠檬酸,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Mo-Ni-P-O/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对其噻吩的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Mo、Ni 、P 含量分别为1.67、0.65、0.32mmol/(g Cat)时, 为24%、NiO含量为4.8%、P含量为1%时,Mo-Ni-P-O/γ-Al2O3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噻吩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67.
南羌塘发现了大规模的白云岩古油藏带,这对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采用GC-MS分析技术探讨了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芳烃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样品中萘系列化合物质量分数低,总体上具有三甲基萘大于二甲基萘大于甲基萘大于萘的分布规律,MNR值变化于0.96~1.97,说明白云岩油苗经受了一定热演化,是甲基重排的结果;菲系列化合物质量分数较高,且甲基菲的分布模式为9-甲基菲大于2-甲基菲大于1-甲基菲大于3-甲基菲,反映了白云岩油苗生烃母质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甲基菲成熟度指标MPI1为0.44~0.61,由此算出其成熟度Ro值为0.67%~0.77%,表明油苗的热演化大致为低—中成熟阶段;三芴系列在芳烃中质量分数较高,并且氧芴和芴的质量分数很低,而硫芴的质量分数很高,DBT/P值介于1.04~2.58,表明白云岩油苗生烃母质形成于海相偏还原环境;三芳甾烷质量分数很低,其与沉积环境有关的C26(20S)/C28(20S)值为0.29~0.37,表明白云岩油苗生烃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其与成熟度有关的C20/[C20+C26(20S)]值介于0.61~0.77,表明扎仁地区白云岩油苗处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8.
羌D2 井是目前羌塘盆地首口钻遇侏罗系布曲组含油层的地质井。通过对白云岩油层岩心样品系统采样和分析,发现钻井原油有两种类型。根据生物分子标志化合物中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系列进行的油源对比研究,初步认为羌塘盆地不同类型的两类原油可能有不同的来源,产自于不同环境的烃源岩之中。第一类原油来源于开阔海环境,生油母质以低等水生物为主,与侏罗系下统曲色组、中统布曲组烃源岩具有亲缘性;第二类原油来自于具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湾河口环境,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标志显示明显,烃类可能来自侏罗系中统雀莫错组或夏里组烃源岩。该研究结果对确定羌塘盆地生油层系、圈定生烃洼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推导法评估编码器细分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春霞  伊杰  万秋华  孙莹   《电子器件》2007,30(4):1455-1457
为实现高精度编码器细分误差的快速评估,提出了一种Lissajou图形推导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得出:在一定条件下,lissajou图形的向径偏差与细分误差之间存在确定关系,可以由向径偏差各次谐波直接推导出细分误差的各次谐波,绘出细分误差曲线.与传统方法测量得到的静态细分误差曲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数据分析处理时间短,可以用于编码器工作现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