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原料生产清洁燃料油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我国煤制燃料油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论述了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油共炼3种煤制燃料油技术的定义、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概述了煤制燃料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技术研究进展及工业化应用现状。对3种煤制燃料油技工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展望了应用前景。3种煤制燃料油技术在我国均已建成工业示范项目,步入了商业化发展阶段,煤直接液化和煤油共炼由于技术和原料的特殊性,目前均只是建设了一套工业示范装置,而我国已投产或试车成功的煤间接液化项目有10个左右,总产能近千万吨。煤直接液化技术吨油煤耗小,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今后应重点提高循环溶剂的质量和数量;煤间接液化技术成熟,是我国重点推广的煤制燃料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拓展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同时具备适合液化的煤和重质油资源的企业适宜发展煤油共炼产业。国家应加大煤制油研发投入,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水耗、能耗、碳排放高等问题,并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煤制油产业快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规划为先导,积极稳妥发展煤制燃料油产业,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  相似文献   
93.
为考察煤焦油作为煤油共处理溶剂的反应效果,以高温煤焦油为对象,利用1H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表征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结构变化,计算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的平均分子式和平均结构参数。通过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与煤的共处理试验,研究高温煤焦油加氢后结构变化对供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加氢前后平均结构变化明显,加氢使部分芳环被取代,侧链发生断裂,芳烃加氢饱和形成氢化芳烃或发生开环反应形成其他脂肪结构,芳香氢HA含量由0.743下降到0.605,Hα、Hβ和Hγ分别提高0.109、0.022和0.705,加氢后高温煤焦油PDQI指数提高0.68,供氢效果明显改善,原料转化率、油收率分别提高1.24%和3.92%,沥青烯、前沥青烯产率下降2.25%,产物组成一环至四环化合物分别增加0.79%、0.53%、2.97%和0.83%,H/C原子比由0.99提高至1.03。说明加氢后焦油用于煤油共处理反应,促进了共处理反应重质产物向轻质产物的转移。  相似文献   
94.
煤快速热解/循环流化床燃烧/催化反应器耦合分级转化工艺易于操作维护,经济效益显著,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煤快速热解工艺产生的焦油油质偏重、污染元素含量较高,造成催化剂频繁失活及再生,因此制备了一种廉价高效的非再生性催化剂。在固定床催化反应装置上,以低温煤焦油为原料,以天然白云石为研究对象,考察催化剂煅烧温度及改性方式对煤焦油催化裂解特性的影响。在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了1%Ni/2%Fe-白云石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煤焦油催化裂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升高,促进白云石主要组分CaCO3和MgCO3转化为CaO和MgO活性物质,天然白云石催化剂活性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最佳煅烧温度为750℃;单独引入Fe后并未促进焦油裂解,同时引入Ni和Fe,明显改善了天然白云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改性方式为1%Ni/2%Fe-白云石;助剂Fe的引入保护了活性组分Ni的硫中毒失活,同时引入Ni和Fe缓解了催化剂的烧结现象,且Fe作为助剂可减缓催化过程中积碳的产生,Ni改性后白云石催化剂促进了脂肪族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的裂解,...  相似文献   
95.
超声波辅助萃取艾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最佳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艾叶资源,更准确地测定艾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本研究采用正交方法优选艾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用芦丁作对照品,硝酸铝作显色剂,用比色法在波长510nm处,测定艾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优选提取条件是:1·000g艾叶粉末用70mL60%的乙醇浸泡24h,用200W的超声波辅助萃取40min。  相似文献   
96.
袁方  谭庆贵  王光耀  袁瑞  胡伟 《液晶与显示》2022,37(11):1411-1419
基于液晶偏振光栅的快速大角度光束偏转技术在航空航天、激光通信、车载雷达、光信息处理、生物医药和军事对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液晶聚合物偏振光栅可以实现高效率、大角度的光束偏转,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逐渐被应用到非机械式光束偏转系统中。本文采用两种偏振全息光路分别实现大周期和小周期的液晶聚合物偏振光栅的制备,获得的液晶聚合物偏振光栅最高衍射效率达到99.3%。级联两个液晶聚合物偏振光栅,再层叠液晶聚合物铁电液晶液晶聚合物波片组,实现了更大角度范围的偏转,验证了70μs的4通道光束快速扫描。  相似文献   
97.
钛钼合金在盐酸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XPS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Ti-15Mo合金在70℃的1mol/L和4mol/LHCl溶液中不同阳极极化条件下生成的钝化膜。结果表明,钝化膜是双层结构,由表层和过渡层组成。在低极化电位(0.000和-0.100V)下膜表层较厚(4nm),富集Mo。在高极化电位(+0.900V)下膜表层较薄(2nm),贫Mo。在钝化膜内含有较多Cl~-,而且Cl~-分布很深。推测Cl参加了膜的生成反应,生成了Ti和Mo的含氯和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
网络版材料腐蚀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原有单机版材料腐蚀数据库进行技术改进和增补数据,采用ASP SQL Server的网络数据库方案建立了一个大型网络材料腐蚀数据库系统。通过互联网可完成数据库系统所有的查询操作,拓宽了用户获取腐蚀数据及相关信息的渠道,扩大了腐蚀数据的推广范围。  相似文献   
99.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操作过电压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为提高避雷器的能量吸收能力,高压直流避雷器一般采用多柱电阻片并联的结构,柱间电流分布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避雷器的整体能量吸收能力。本文选用国内3个避雷器生产厂家的电阻片,试验研究了电阻片整体温升及柱间温差对电流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电阻片温度整体升高时,虽然不同厂家电阻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由此引起的最大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并不会超过标准限值;当柱间温差增加时,3个厂家电阻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均表现出随柱间温差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空间co-location(并置)模式是指实例在空间中频繁关联的一组空间特征的子集.在空间数据挖掘中,现有算法主要针对的是正模式的挖掘,而空间中还存在着具有强负相关性的模式,如负co-location模式,这类模式的挖掘在一些应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负co-location模式挖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挖掘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