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9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6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0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矿井提升中减速度检测方法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提升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与井筒装备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性质,建立了矿井提升过程中罐笼的3 种基本动力学模型,即冲撞模型、非直线模型和凸出模型,以对应于罐道局部的变形和弯曲、罐道由于连接安装误差或井筒局部围岩变形而导致在整体上的非直线形式以及罐道在连接接头处的凸出不平或局部的严重锈蚀等3 种不同的井筒钢轨罐道的缺陷形式.同时根据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进一步提出了用加速度的速率变化作为判别罐笼是否安全运行的基本准则.研究表明,与现有的直接用加速度数值作为判别的准则相比,新的判别准则能更好地描述井筒钢轨罐道所存在缺陷的程度.作为应用,文中给出了几个在澳大利亚的现场检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42.
为了实现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的准确预测,本文根据刮板输送机调直要求,利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提出了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评定方法,发现了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为综采工作面所有推溜点样本的极差.基于极差理论建立了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预测模型,该模型可预测直线度误差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其波动范围,通过与调直数值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推溜误差和检测误差的标准差的增大,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及其波动范围逐渐增大.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随推溜点数逐渐增大,但直线度误差波动范围逐渐减小.利用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所建立的直线度误差预测模型,刮板输送机调直后直线度误差平均值和波动范围的预测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根据液压支架推溜误差和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控制目标,可以确定采煤机惯性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指标.液压支架推溜误差的标准差为10 mm时,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无法控制在50 mm以内.当刮板输送机直线度误差分别在100,200,300和400 mm以内时,采煤机惯性导航定位系统的标准差应分别不大于9.135,25.176,39.384和53.248 mm.  相似文献   
43.
构建综采工作面半实物仿真系统要求建立液压支架模型,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动力学研究.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基于闭环矢量法建立了液压支架运动的闭环矢量方程组,推导出了各运动构件质心在坐标系XOY下的表达式,将闭环矢量方程组与各构件质心坐标表达式对时间求二阶微分得系统运动的加速度方程组.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推导并建立了系统的牛...  相似文献   
44.
钢丝绳股内钢丝的载荷分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微分几何理论分析钢丝绳结构特点及钢丝的空间螺旋缠绕关系,利用ANSYS软件开发常用的几种金属绳芯钢丝绳的建模程序,建立6×19IWS右同向捻和右交互捻两种钢丝绳的几何模型.通过适当的网格划分得到了钢丝绳的有限元模型,以钢丝绳一端约束三个方向自由度,另一端施加轴向集中载荷作为加载工况,确立模型求解的边界条件,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出钢丝绳股内处于不同位置钢丝在长度方向上应力呈螺旋状分布,钢丝截面上应力呈中心对称分布的规律,对照分析两种捻向组合钢丝绳中对应钢丝的应力分布规律,指出捻向组合对钢丝绳股中钢丝应力分布的影响.确立钢丝绳拉伸试验方案,进行6×19IWS钢丝绳拉伸试验,用四种载荷下的拉伸变形量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5.
采煤机惯性导航定位动态零速修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捷联惯性导航与轴编码器组合的采煤机惯性导航定位是综采工作面可行的采煤机定位技术。惯性导航提供姿态角参数,轴编码器提供速度参数,采煤机惯性导航定位利用航位推算算法解算出东北天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在消除确定性偏差的基础上,根据惯性导航姿态误差方程,以东、北、天3个方向的平台失准角为状态量构建状态方程,根据动态零速修正技术的非完整约束条件,以采煤机坐标系横向和垂直方向速度值为观测量构建量测方程,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并进行移动平台模拟采煤机运行试验验证。在试验条件下,第3刀导航东、北方向最大误差分别由0.639 7,0.856 7 m减小为0.456 4,0.594 2 m。第4刀导航东、北方向最大误差分别由0.644 4,0.910 6 m减小为0.466 5,0.603 0 m。东、北方向定位精度提升了30%。  相似文献   
46.
杨恩  王世博  葛世荣  张昊 《煤炭学报》2018,43(Z2):646-653
为研究以物性成分为辨识依据的煤岩高光谱识别技术,对来自我国不同煤矿生产线的煤岩试样在350~2 500 nm波段范围进行了反射光谱的采集。通过分析代表性样品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得出了煤岩的主要吸收谱带,发现了岩在2 200 nm附近表现为强吸收,而煤在此波长点附近吸收不明显,原因为岩中含Al-OH振动结构的矿物含量较高,而煤中此类矿物含量较低。以此2 200 nm附近煤岩吸收差异性为煤岩识别的基本原理,通过初步预处理和包络线去除预处理的方法,在全波段和2 150~2 250 nm吸收谷特征谱带,采用了4种识别算法模型,对训练集光谱数据进行训练,预测测试集光谱类型。测试集试样类型总体识别精度达到90%左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识别速度达到毫秒级,实时性好,这些原理和识别方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7.
针对当前UWB定位系统精度较低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在L型空间的非视距测距误差预测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误差模型得出的理论误差与实际误差仅平均相差12.2mm,可以实现对非视距测距误差的预测。该项研究为提升超宽带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超宽带在井下的定位模块布置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8.
在ML-100型销-盘式磨料磨损试验机上,通过不同钢种之间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奥氏体中锰钢(BTW钢)石英砂磨料及煤矸石磨料下的磨损性能,并采用SEM分析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高硬度的石英砂磨料中,BTW钢加工硬化明显,有效硬化层深度达900 μm,耐磨性能优于其他钢种,而在质地较软的煤矸石磨料中,其耐磨性降低;BTW钢在不同磨料下的磨损机制均为犁削,但形貌差异较大,石英砂磨料下磨损表面较为均匀,犁沟深度较浅、宽度较窄,脊缘部分较薄,脊缘在反复磨损中断裂成屑的数量较多,而煤矸石磨料中,犁沟存在于整个磨损表面且变形较小,几乎没有发现切削存在。  相似文献   
49.
深地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理论与技术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浅部煤炭资源逐步开采殆尽,煤炭资源开发不断走向地球深部。然而,面对深部地层环境与极限开采深度的限制,传统采矿学与力学等理论难以解决深部煤炭开采出现的技术难题,深部煤炭绿色安全高效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结合深地煤炭资源开发的未来趋势,提出深地煤炭资源流态化开采的颠覆性科学构想及流态化开采定义、目标与内涵,建立深地流态化开采的应力-温度-渗流-化学-微生物等多种作用机制的多场耦合模型与可视化理论,揭示煤炭流态转换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机制,建立深地煤炭资源的采、选、充、电、热、气一体化的物理流态化开采、化学转化流态化开采、生物降解流态化开采、物理破碎流态化开采等颠覆性理论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2025基础研究、2035技术攻关、2050集成示范"的战略实施路线,构建深地煤炭资源无人智能化的采选充一体化开采、热电气集成转化的流态化开采理论与技术体系,达到"地上无煤、井下无人"的绿色环保目标,实现深地煤炭资源开采的颠覆性变革。  相似文献   
50.
以惯性导航元件与里程计为传感元件的航位推算方法是综采工作面可行的采煤机定位方法。通过建立航位推算误差模型,分析了惯性导航元件初始对准偏差角和安装偏差角对采煤机运行过程中定位精度的影响。结合航位推算轨迹与实际轨迹的相似性,提出了基于两点法的两种偏差角校准算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校准算法的有效性。在试验条件下,校准前后采煤机定位50%球概率误差(SEP)半径值分别为12.062 m和0.104 m。采煤机往复截割过程中一个截割循环内采煤机的定位精度保持在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