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5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4篇 |
综合类 | 164篇 |
化学工业 | 309篇 |
金属工艺 | 133篇 |
机械仪表 | 162篇 |
建筑科学 | 214篇 |
矿业工程 | 100篇 |
能源动力 | 119篇 |
轻工业 | 232篇 |
水利工程 | 62篇 |
石油天然气 | 117篇 |
武器工业 | 16篇 |
无线电 | 16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8篇 |
冶金工业 | 106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将先导节点的概念应用于电力系统无功配置,给出考虑了随机负荷且易 于实现的先导节点选择算法,提出了确定无功源最佳配置地点的一整套方法。该方法可使无 功源得到最有效地配置,使得从全网的角度看,各节点电压偏移最小。经过仿真计算 比较,表明该方法可找到电力系统无功源的最佳配置地点,并对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2.
介绍了二级电压控制的主要原理,提出了划分控制区域、选择先导节点和控制发电机的新方 法;同时设计了一种新的动态二级电压控制器。以EPRI—36节 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电压失稳的过程中,二级电压控制可以从区域电压 稳定的角度出发,协调本区域内各电压/无功支持源的无功出力,改善区域电压水平和提高 系统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3.
904.
为了在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所钻地层的声波速度,在研究岩屑声波录井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高精度的便携式岩屑声波录井系统。设计岩屑声波录井系统时,采用了具有脉冲发生器和示波器功能的一体化电路,并研制了能够快速读取、存储波形数据的软件示波器;采用了超声波透射法,通过超声波探头发射1 MHz频率的超声波,测量声波穿过岩屑样品的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室比对和实钻井偶极子声波测井比对测试,结果表明,声波速度测量精度大于98.0%、岩屑声波和电缆声波数据一致性大于80.0%。利用该系统不仅可以随钻监测地层异常压力,还可以实时评价岩石的脆性、可压性、可钻性和井壁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5.
从3GPP协议出发,分析了近年来LTE系统中提出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消息传输过程中消息数据及控制信息的交互,设计定义层间接口原语及参数描述,提出一种在层间进行通信的优化方案,简化了当前系统设计中的接口原语量,并给出了相应设计的消息序列图。采用该方案能有效简化系统实现复杂度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06.
评估酶法改性1,3-DG猪脂肪的安全性,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以KM小鼠和SD大鼠为受试动物进行急性毒性、遗传毒性试验(包括Ames试验、红细胞微核试验和显性致死试验)以及28 d经口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经口灌胃酶法改性1,3-DG猪脂肪,未见明显异常,LD_(50)17 g/kg,该物质为无毒级。遗传毒性3项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表现出致突变性。28 d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各剂量组大鼠临床检查正常,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脏体比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未发现病理改变。研究表明酶法改性1,3-DG猪脂肪是安全无毒的可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907.
908.
909.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分离测定酱油中两种核苷酸鸟嘌呤-5′-单磷酸(GMP)和次黄嘌呤-5′-单磷酸(IMP)的方法。电泳条件:以50μm×60.2cm(有效长度50cm)未涂敷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30mmol/L硼砂+30mmol/L碳酸钠+60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为分离缓冲溶液,50mmol/L醋酸溶液为样品介质,检测波长为254nm。GMP及IMP的校正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5~10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7,检出限均为2mg/L,定量限均为5mg/L。用该法测定了9种酱油,并与文献报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10.
研究了在250 mL摇瓶发酵过程中添加豆油和丙氨酸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72 h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3 mL/L豆油和0.8 g/L丙氨酸,发酵液中利福霉素SV的效价分别比对照提高5.3%和6.9%。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考察了豆油和丙氨酸对利福霉素SV合成的交互作用,确定在72 h添加0.89 g/L的丙氨酸和2.57 mL/L豆油时,摇瓶发酵单位是5 179 U/mL,比对照提高12.3%。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培养72~120h,添加组的α-酮戊二酸和柠檬酸的利用速率分别是0.86 mg/(L.h)和0.77 mg/(L.h),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5.7%和23.3%;同时,琥珀酸浓度上升到1.01 g/L,添加组比对照提高了16.1%。说明添加豆油和丙氨酸后,TCA循环由柠檬酸、α-酮戊二酸到琥珀酸转化效率提高,从而促进了琥珀酰CoA和甲基丙二酰CoA的合成,有利于利福霉素SV的合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