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0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电工技术   314篇
综合类   259篇
化学工业   447篇
金属工艺   247篇
机械仪表   339篇
建筑科学   451篇
矿业工程   171篇
能源动力   146篇
轻工业   303篇
水利工程   169篇
石油天然气   181篇
武器工业   53篇
无线电   4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0篇
冶金工业   104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32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范式,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入了更为严峻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DDoS)风险。现有的模型通常是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检测DDoS攻击,忽略了模型给SDN控制器带来的额外开销。为了更加高效且精确地检测DDoS攻击,文章采取了多级检测模块的方式,即一级模块通过计算当前流量窗口的联合熵快速检测异常,二级模块采用半监督模型,并使用特征选择、multi-training算法、多重聚类等技术,通过训练多个局部模型提高检测性能。与现有的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在多个数据集上均表现更好,拥有更好的检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王智  张玲  吴迪  陶鸿俊 《热力发电》2022,51(7):46-53
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高效、可靠、经济、环保等优势,可同时满足用户的冷、热、电需求。因其系统内部能量流耦合复杂,导致设计时能源站选址和管网规划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维诺图和综合能源负荷矩交替迭代的方法,确定能源站选址及所辖供能区域;考虑站内各类能源设备运行特点,基于“以电定热”(FEL)和“以热定电”(FTL)2种基本运行策略,开展站内能源系统设备容量优化研究,得到系统最佳运行模式;从多能源站协调的角度,建立区域电力-热力互联管线传输模型以解决站间能量调度管理的难题。对北京市某近零能耗社区的8种典型场景进行分析,年总成本降低334万元,经济效益提高3.9%,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基于锁相环(PLL)同步接入弱网的电压源型换流器(WG-VSC)存在由“外环-PLL-弱网”交互主导的低频动态(LFD)稳定问题。为清晰揭示各关键环节及其交互对WG-VSC的LFD影响机理,提出一种等效PLL模型。首先建立了适用于多种典型外环控制模式的WG-VSC的LFD分析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包含原PLL环节及耦合了外环、电网强度及VSC运行点信息的“外环-弱网”环节。其次,将“外环-弱网”环节划分为有功侧外环对PLL的影响路径及无功侧外环所引入的对PLL的影响路径,以清晰表征VSC外环与PLL的交互关系。然后,基于LFD主导模态将“外环-弱网”环节简化为一阶环节,并结合原PLL的PI控制环节,得到保持足够LFD分析精度的二阶等效PLL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和揭示了“外环-PLL-弱网”的交互对WG-VSC的LFD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详细开关模型的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等效PLL模型的有效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4.
阐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现状,提升电网智能调度控制系统应用效果的措施,包括电网智能运行一体化系统、可信计算与安全免疫技术、短期电力市场多级多时段优化技术、运行方式自描述及动态解析技术。  相似文献   
105.
传统湿度传感器制造工艺复杂、需有线连接信号,对此,文中提出一种纸基无芯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湿度传感器。为提升传感器谐振特性,选择非对称开口环内部分布式加载金属碎片作 为传感器结构,聚乙烯醇(PVA)作为湿敏材料,使用遗传算法和HFSS 射频仿真软件来设计并优化传感器结构。以 喷墨打印技术制作传感器样品,采用滴涂法在传感器表面分别制备了5%、10%、15%三种质量浓度比的PVA 薄膜。 湿敏特性仿真及测试结果一致表明:PVA 与纸基底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传感器灵敏度。随PVA 浓度增加灵敏度增 加,15%PVA 传感器灵敏度最高,高湿灵敏度达到12. 22 MHz/ %RH,但随PVA 浓度增加恢复特性变差,5%PVA 湿度 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恢复度达83. 87%。通过长期多次实验验证了PVA 纸基湿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温度稳 定性与中长期稳定性。与同类研究成果对比,文中设计在感湿范围及灵敏度方面有优势且制造工艺更简单,为低成 本湿度传感器的大规模使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6.
对于非正侧视阵机载雷达,杂波在近程表现出严重的非平稳性,在距离模糊情况下近程微弱目标和近程非平稳强杂波混叠,导致传统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方法的运动目标检测性能严重下降。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区和正交投影的机载雷达非平稳杂波抑制方法。首先,基于回波数据在距离-多普勒域将机载雷达回波自适应划分为非平稳杂波区、平稳杂波区和清晰区,然后在非平稳杂波区采取俯仰维正交投影级联STAP处理,在平稳杂波区采取传统STAP处理,在清晰区采取传统PD处理。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机载雷达在全距离和全速度域的目标探测性能。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Surlyn作为增容剂,选择交联聚丙烯酸钠(CPNa AA)作为吸水树脂,制备了热塑性聚醚酯(TPEE)基吸水膨胀弹性体(WSE),研究了CPNa AA含量对该WSE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Surlyn树脂对该WSE的增容效果及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urlyn能提高基体相和吸水树脂相的界面相容性和界面粘接力,减小CPNa AA在TPEE基体中的粒径,提高分散性,并减少CPNa AA从TPEE中的脱落,可同时提高该WSE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并降低吸水后的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108.
考虑了动力失谐、质量失谐和摩擦失谐三种常见失谐现象,研究了空间站展开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利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DAMS)仿真平台下建立了空间站柔性展开机构的失谐模型,并用重要度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失谐量,然后进行机构动学仿真,得到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并进行统计。仿真研究证明,该方法可用较少的计算时间得到柔性展开机构的失谐动态响应随机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09.
导电混凝土是具有导电、电热、电磁屏蔽等诸多特性或功能的复合材料,在道路融雪化冰、电气设备接地、结构健康监测以及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导电混凝土应具有适宜的导电性能和电阻率稳定性,但是导电材料类型、形态和掺量以及导电混凝土含水率和环境温湿度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导电性能和电阻率稳定性降低,从而制约导电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分类对比了常见导电材料的性能差异以及用不同导电材料制备的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性能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性能和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电材料类型和掺量等因素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导电性能和电阻率稳定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骈松  张照  包羽冲  刘林  李日 《材料导报》2017,31(20):140-146
建立了三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元胞自动机(CA)耦合数值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Al-4.7%Cu(质量分数)固溶体合金的凝固过程。该耦合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模拟枝晶的生长,同时采用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流场以及溶质场。模拟结果再现了合金凝固过程中的三维枝晶形貌变化以及溶质富集过程,并将三维流场因素考虑进去,定量研究了自然对流、过冷度对单枝晶形貌和成分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纯扩散条件下,枝晶呈现对称的生长现象,模拟自由枝晶稳态生长的尖端速度、尖端半径和过冷度的关系与Lipton-Glicksman-Kurz(LGK)理论模型吻合得较好。在自然对流条件下,枝晶的生长形貌呈现不对称性,即枝晶生长在迎流方向上得到了促进,在顺流方向上受到了抑制。熔体过冷度对枝晶生长的影响较大,过冷度的增加导致枝晶生长加快,二次枝晶增多且呈现出粗化现象,枝晶尖端固液界面处的溶质浓度偏高,加重了溶质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