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59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3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了多种钢在400℃高温磨损行为,发现钢具有共同的磨损规律。在低载时钢的磨损率和磨损增长率均较低,随着载荷增加,在某一载荷磨损率快速提高。钢高温磨损的本质是一个包含磨面氧化、基体热软化和塑变的物理化学过程。对钢的高温磨损提出了氧化磨损中轻微-严重磨损转变模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2.
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多层石墨烯(MLG)及MLG/Fe_(2)O_(3)复合纳米材料,将MLG,MLG/Fe_(2)O_(3)及MLG+Fe_(2)O_(3)直接添加至钛合金与钢的滑动界面上,通过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测试TC11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3D激光扫描显微镜及能谱仪对磨损表面及亚表面的结构、形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添加MLG时,TC11合金磨损失重及摩擦因数的变化趋势与未添加时类似,但磨损更严重。磨面上只含金属Ti,呈现出黏着痕迹、塑性撕裂、犁沟等黏着、磨粒磨损特征,基体发生塑性变形。添加MLG/Fe_(2)O_(3)复合和MLG+Fe_(2)O_(3)机械混合纳米材料时,磨损失重及摩擦因数在一定滑动转数范围内始终保持极低值,处于0附近。磨面上留有MLG和Fe_(2)O_(3)等物相,摩擦层为双层结构,呈现出典型的黑色、灰色区域。转数增至25000转时,添加复合材料时形成的双层摩擦层消失,转变为严重磨损,而添加混合材料时形成的双层摩擦层仍稳定存在。单独的MLG不能改善钛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含Fe_(2)O_(3)摩擦层基础上添加MLG,形成的双层摩擦层兼具润滑和承载功能,可显著提高钛合金的减摩性和抗磨性。机械混合添加剂诱导形成的双层摩擦层中,因MLG层多且相对含量较高,钛合金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33.
在综述当前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Mg-TiO2-B2O3体系热爆的方法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热力学分析表明,在镁的加入量小于70%的情况下,Mg-TiO2-B2O3体系的热爆反应可以在镁液的冶炼温度下自发进行.对热爆产物及复合材料的SEM和EDS分析表明,Mg-B2O3-TiO2预制块在镁液中发生热爆反应,同时原位合成了细小、圆形的陶瓷颗粒.5%Mg-B2O3-TiO2体系制备的镁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分别比基体提高了约26%和32%.  相似文献   
34.
采用DSC、XRD、SEM研究了Ti-C-Al-Ni系热爆复合产物TiC/NiAl的合成过程及其微观组织和结构.结果表明:在Ti-C-Al-Ni体系中Al、Ni间发生固态反应生成NiAl,所放出的热量引发Ti、C间反应生成TiC;Al-Ni明显降低Ti-C热爆反应起始温度.当体系中Ti-C含量较少(≤15%,质量分数,下同)时,TiC和NiAl均为圆球状;随着Ti、C含量的增加,NiAl发生溶化,TiC趋于不规则形状;当Ti-C含量达50%左右,TiC颗粒镶嵌在熔融后凝固的NiAl基体上,形成较致密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Ti-C含量进一步增加,TiC颗粒变得粗大,少量NiAl覆盖于其上.  相似文献   
35.
陈士留  王树奇 《腐蚀与防护》2006,27(7):328-330,343
采用电沉积-烧结方法在H13钢表面制得均匀致密的8mol%钇稳定氧化锆(YSZ)薄膜,采用差热分析法探测其最佳烧结温度,采用称重法、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法研究H13钢电沉积前后在700℃下的等温氧化过程及其产物。结果表明,电沉积对Y元素产生偏析作用,电沉积YSZ薄膜晶粒细小,晶粒尺寸约为6.5nm。表面施加8mol%YSZ薄膜后,显著提高了H13钢氧化膜的粘附性及其抗氧化性能。并对YSZ薄膜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37.
Cr-Mo-V精铸热锻模具钢组织和高温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研究了Cr-Mo-V 精铸热锻模具钢的高温耐磨性,并与H13钢进行了对比.采用TEM和SEM分别观察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和磨面形貌,分析了精铸热锻模具钢的成分、组织与耐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r-Mo-V 精铸热锻模具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440 ℃回火碳化物为(Fe,Cr)3C,600 ℃回火碳化物主要为VC,还有少量Mo2C和(Cr,Fe)7C3.Cr-Mo-V精铸热锻模具钢的耐磨性明显高于国产H13钢,与进口H13钢相近,其合金化学成分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38.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结台传统的铸造工艺在精铸模具钢表面得到TiC颗粒增强的复合层,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层组织较致密,颗粒相和基体的结合良好,复古层中颗粒相呈梯度分布一表层硬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9.
通过试验,找出泵叶轮产生铸造气孔的原因。采用型砂水分控制在5.0%~5.5%、合脂加入量为2.8%~3.5%,浇注温度控制在1340~1360℃等措施,达到消灭铸造气孔、提高叶轮铸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八钢焦炉煤气制氢的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对装置特点进行了评述,并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