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6篇
电工技术   107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22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92篇
矿业工程   30篇
能源动力   63篇
轻工业   42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舜  程鹏  钱硕 《电信科学》2006,22(8):56-5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以FOTA(固件更新)技术为代表的MDM(移动设备管理)发展现状,主要研究了基于OMA(开放移动联盟)标准的FOTA技术框架和一些关键技术特征,最后对FOTA在中国移动市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伍止超  秦姗  刘赫  程鹏 《建筑技艺》2021,27(2):64-67
从建筑工业化产品的系统论出发,聚焦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结合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特征,提出装配式建筑设计七个方面的设计策略,并分析其思路和相关手法.  相似文献   
43.
热活化水化高铝水泥颗粒吸附氟化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化高铝水泥颗粒(ALC)进行热活化改性,制备成活化温度t不同的吸附剂(ALCt),研究了热活化温度、pH值、共存离子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ALCt吸附氟化物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了其表面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25℃、pH=7、初始氟浓度100mg/L条件下,热活化温度为600℃的吸附剂ALC600平衡吸附量高达17.42mg/g,且能在较宽的pH值范围(5~9)具有良好的除氟性能;共存离子Cl^-、NO3^-、SO4^2-和离子强度对ALC600的吸附效果影响不明显;ALC600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223.72mg/g.结合吸附氟化物前后ALC600的晶体结构、化学键、表面形态的变化,确定其吸附机理是以化学吸附为主,通过内部络合和表面沉淀来实现氟离子的去除,同时也涉及离子交换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矩形顶管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针对顶管施工对周边地层的影响、顶推力、摩阻力、减摩措施、管节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针对浅埋矩形顶管对其正上方土体整体影响的研究较少。结合矩形顶管浅覆土掘进试验,分析了正上方土体的整体破坏过程,提出"整体背土效应"概念。引入4个假定,建立了正上方土体简化模型,提出整体背土效应的前提条件与破坏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预判方法。采用管土全接触理论、库伦剪切破坏强度准则与朗肯土压力理论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整体背土效应与顶程、管节宽度、管土摩阻力以及埋深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了算例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避免整体背土效应提供一种新的预判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45.
卫东海  李克锐  匡毅  程鹏 《机械强度》2021,43(5):1170-1176
调研测试了国内外焊接机床结构件的残余应力,试制了某立式加工中心用焊接床身、立柱和滑鞍并跟踪测试其焊接后与组合时效处理后的应力与变形.结果 表明:焊接机床结构件普遍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大多在100 MPa以上;所试制焊接床身、立柱、床身和滑鞍的焊接后初始残余应力最大分别达到154.9 MPa、274.4 MPa和300.6 MPa,接近或超过材料屈服强度,容易引起较大的变形.此外,立柱导轨、床身和滑鞍最大变形量也分别达到1.22 mm、2.24 mm、2.88 mm;经过"焊接后-热时效-半精加工-振动时效-精加工"的组合时效处理后,床身、滑鞍和立柱的应力与变形均显著降低,最大残余应力分别降低至18.1 MPa、39.8 MPa和41.9 MPa,均低于10%Rm,最大直线度分别为19.17 μm、23.57μm和36.69 μm;时隔约6个月之后,导轨面的变形量控制在1μm/1000 mm~3μm/1000 mm,具有良好的精度保持性,焊接结构件可以用于精度要求高的数控金切机床和齿轮箱等的加工场所.  相似文献   
46.
陈继欣  郑勇  程鹏  吕学鹏  王秋红 《硬质合金》2013,(5):237-241,248
以Mo、Fe、FeB等为原材料,采用最高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分别为1170℃(0min)、1250℃(0min)以及1250oC(40min)的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硬质相晶粒尺寸不同的M02FeB:基金属陶瓷,所得烧结体的硬质相晶粒尺寸分别为1.12、1.31和1|73wm。利用压痕法测定了M02FeB:基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M02FeB:基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随着硬质相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当晶粒尺寸从1.12μm增加到1.73μm时,Mo2FeB2基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从11.4MPa·m^1/2增加到14.2MPa·m^1/2。随着硬质相晶粒尺寸增加,裂纹偏转增强,并出现裂纹桥联和晶粒拔出现象,导致裂纹扩展路径和能量消耗增大,从而提高了Mo2FeB2基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47.
钱晶晶  程鹏  陈里 《佛山陶瓷》2007,17(6):36-40
钛酸锶钡(BST)是一种重要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顺电态下,其介电损耗较小,结构稳定。因此对顺电态下的BST进行掺杂改性是近年来铁电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利用稀土、碱土氧化物进行掺杂时对BST的微观结构、介电损耗、介电常数以及可调率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考察了La2O3作为润滑添加剂在4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磨损表面,并探讨了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La2O3粒子经油酸改性后在油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提高;在摩擦试验中,加入未改性La2O3粒子的试油具有较好的抗磨性能,加入改性La2O3粒子的试油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磨损表面形成的Fe2O3-La2O3合金层使得摩擦过程平稳,抗磨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49.
在实验室自制锂基脂,以Zn与(Si、Al)型混合物作为锂基脂润滑添加剂,根据加入量不同设计不同的复配方案,利用四球机考察各复合粉体对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市场上成品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比较。利用光学显微镜、能量散射谱仪对钢球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粉体比单剂及成品添加剂在锂基脂中的综合摩擦学性能更优异;在588N载荷下,与基础脂相比,添加复配2(0.5%Zn,0.5%(Si、Al))添加剂的润滑脂作用下的钢球磨斑直径及平均摩擦因数分别降低了54.99%、23.62%。由瞬时摩擦因数变化可知,复合粉体能够有效降低摩擦因数的振幅,有利于减少机器的噪声和增强机器运行的平稳性。在长磨过程中,磨损表面形成了一层由SiO2与Zn组成的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润滑膜层。  相似文献   
50.
考察了在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制备的La2O3粒子的摩擦学性能;用油酸改性La2O3粒子,在点、面接触条件下,考察了La2O3粒子在400SN基础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对磨损表面进行了SEM和EDX分析。结果表明:在700℃煅烧制得的La2O3粒子具有良好的综合摩擦学性能,煅烧时间越长,La2O3粒子的晶形结构越好;改性后,La2O3粒子在油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提高;加有改性La2O3粒子的试油同400SN基础油相比,在点接触条件下,减摩性能可提高10.8%,抗磨性能可提高27.8%,在面接触条件下,减摩性能可提高1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