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1篇
机械仪表   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6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氮、铌和稀土微合金化的25-12铸钢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玲  罗承萍  陈和兴 《钢铁》1999,34(11):55-58
研究了经氮,铌和稀土微合金化的25-12奥氏体耐热铸钢的显微组织。淬火时效组织由树枝状初晶奥氏体基体及分布于枝晶间的M23C6碳化物组成;锅炉燃煤喷嘴的烧嘴区显微组织中含有M23C6碳化物、富含稀土元素(RE)的氮碳化物ε-(Cr,Fe)2(N,C)和σ相。  相似文献   
92.
SiCp/Al—Si复合材料中SiC/Al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承萍  隋贤栋 《金属学报》1999,35(4):343-347
采用TEM研究了离心铸造和挤压铸造的SiCp/ZL109复合材料中SiC/Al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对12个SiC/Al位向关系的测量结果表明,虽然SiC与Al之间的无固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但出现了如下优先位向关系:(1103)sic〃(111)A1,「1120」sic〃「110」Al.(0001)sic〃{111}Al不是优先出现的位向关系,讨论了生成(或生不成)有关位向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
ZG35Cr2 5Ni12奥氏体耐热铸钢经固溶时效后的显微组织由初晶奥氏体、共晶碳化物 ,以及在奥氏体基体上时效析出的二次碳化物组成 ;使用 3.5a(年 )后二次碳化物增多 ,共晶碳化物附近的“无析出区”消失 ,并在许多共晶碳化物内部形成黑斑组织。研究表明 ,黑斑组织是富含稀土元素的氮碳化物ε (Cr ,Fe) 2 (N ,C)相 ,是在长期高温过程中通过消耗共晶碳化物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
用等离子在45#碳钢上喷涂了不同涂层设计的Al2O3以及Al2O3+130mg·g-1TiO2陶瓷层.用X-射线衍射法和拉伸实验测量了涂层表面层中的残余应力及结合强度.增加粘结层和过渡层能大大地克服陶瓷涂层与基材机械的以及热的不匹配性,使涂层的应力和结合强度都得到明显改善.此外,SiO2能改善ZrO2陶瓷层与基材以及陶瓷层内部的结合程度,使涂层内应力松弛并使其结合强度提高.然而SiO2添加剂只有在高熔点陶瓷层中(如ZrO2),"液相烧结"作用才明显,而在熔点较低的陶瓷层中(如Al2O3),这种作用并不明显.在用等离子喷涂低熔点Al2O3陶瓷时,添加适量的低熔点TiO2陶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5.
以陶瓷颗粒碳化硅、氮化硅、三氧化二铝为增强体,锌铝合金ZA-27为基体,通过对陶瓷颗粒进行预处理、机械搅拌和合金化等技术,将陶瓷颗粒与熔融状态的锌铝合金复合成均匀的浆料,用挤压铸造法挤压成型,得到陶瓷颗粒锌铝合金复合材料铸件。在金属基体上,均匀分布着陶瓷颗粒。在有润滑和无润滑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耐磨减摩性能均比ZA-27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6.
用TEM研究了离心铸造的SiCp/ZL109复合材料中15R SiC/Si界面。SiC/Si界面结合紧密,无孔洞,无过渡层。15R SiC与其周围的Si保持以下位向关系:(11^-05)SiC//(1^-11^-)Si,[112^-O]SiC//[1^-12]Si。  相似文献   
97.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生长按一定的成膜规律进行.从氧化过程中样品各部分尺寸的变化中发现,氧化前期是以向基体外生长为主,而后期则以向基体内生长为主.用ICP-AES仪器研究了基体中的合金元素向溶液中迁移规律.并估算了薄膜生长前期的各种料子运动情况,认为微弧氧化前期膜层的生长速度受电解液中的传质速度所控制.而薄膜生长后期则由扩散方程所控制,其中氧离子的扩散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讨镁合金微弧氧化的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了氧化电压、氧化电流、电解液等对膜层生长的影响,发现这几个因素都是膜层生长的关键因素,在我们的工艺条件下,电流密度范围在0.2~0.3A/cm2之间能获得较好的膜层.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索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层多孔结构的形成机制,首先在硅酸盐碱性电解液:5~30g/LNaL2SiO3,1~5 g/L NaOH,5~8g/L KF,0.5~2.0 g/L Na3C6H5O7,0.5~2.0 g/L EDTA中,以AZ91镁合金为基体制备出微弧氧化陶瓷膜,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电流密度为20~50 A/dm2.然后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膜层的表面和横断面结构.结果发现,表面微孔有两种形态,一种呈蜂窝状结构,另一种呈豆瓣状突起结构;同时还观察到了这种孔的形成和衍化过程,其中包括微孔的形成、生长、联接、合并和嵌套等过程.从而得到如下结论:镁合金表面多孔层的形成是一种层进生长模式;镁合金微弧氧化中微孔的萌生是按"气体喷射"机制进行,而孔的发展是按"蜂巢衍进"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0.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组织分布情况。在碱性电解液(NaH2PO4/Na2SiO3/NaAlO2:5~20g/L,NaOH:1~5g/L,KF:5~8g/L,Na3C6H5O7:0.5~2g/L,EDTA:0.5~2g/L)中,以AZ91镁合金为基体制备出微弧氧化陶瓷薄膜,制备时采用恒电流控制模式,电流密度为20A/dm2;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和X-ray衍射仪(XRD)研究了氧化薄膜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现:(1)在所研究的3种电解液体系中,选用硅酸盐电解液制备的膜层具有较好的组织形貌;(2)氧化膜的两层结构中,致密层占整个膜层厚度的绝大部分,大约在75%~85%之间;(3)电解液中的成膜元素如Si、Al、P主要分布在膜层的表面层中,致密层则主要由Mg、O两种元素构成;相应的物相构成中,MgSiO3、MgAl2O4或Mg3(PO4)2主要分布在表面层中,致密层则主要由MgO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