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稀土系贮氢三元合金的生成焓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edema理论和几何模型计算了合金La-M,Ni-M(M=La,Ni,Co,Mn,Al,Cr,Fe,Cu,Ga)和稀土系氢三元合金系统LaNi5-xMnx(M=Co,Mn,Al,Cr,Fe,Cu,Ga)的生成焓,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结果表明,添加合金组元Mn,Co,Cr,Fe和Cu,三元合金LaNi5-xMx的生成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添加Al,Ga生成焓则明显减小,讨论了生  相似文献   
32.
张绪玉  罗永春  王大辉  闫汝煦  章应  康龙 《功能材料》2005,36(7):1034-1037,1040
研究了Al元素对合金La0.67Mg0.33Ni3.0中Ni的替代对舍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La0.67Mg0.33Ni3.0合金由PuNi3型(La,Mg)Ni3相和Ce2Ni2型(La,Mg)2Ni7相组成,Al元素加入后,开始出现CaCu5型LaNi5相,随着Al含量的增加,LaNi5相逐渐增多,当x=0.3时,LaNi5相成为合金的主相,合金La0.67Mg0.33Ni3.0中Al的X荧光元素面分布图像表明了Al元素主要进入LaNi5相中,说明Al是一种LaNi5相形成元素;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依次下降,4种合金的最大放电量分别为392、324、267和252mAh/g,活化次数变化不大(2~3次即可活化),循环稳定性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33.
以La-Y-Ni系A_2B_7型La0.1NdxY0.9-xNi3.25Mn0.15Al0.1(x=0,0.1,0.2,0.3,0.4,0.5,0.6)储氢合金为对象,研究稀土元素Nd对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金相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微观组织主相为Ce_2Ni_7型相,其中当x=0.4时,合金Ce_2Ni_7型相丰度可达98.32%。在退火合金中,Ce_2Ni_7型相的晶胞体积均随A端元素平均原子半径的减小而逐渐降低。电化学分析表明,当加入稀土元素Nd时,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大幅度提高,当x=0.4时,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77.7mA·h/g);当x=0.5时,合金电极具有最好的循环寿命(S100=88.17%)。当x=0.4时,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最佳(HRD900=82.88%)。当x=0、0.1时,此时控制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氢在合金中的扩散;当0.2≤x≤0.6时,此时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由合金表面电荷转移速率和氢在合金体相内的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某公司高杂电解液铜电解生产过程中,铜平衡控制、杂质元素脱除等方法.通过生产实践,通过电解液净化流程优化,阳极泥处理后返液净化,电解液含砷浓度控制等方法,有效提高了电解液系统净化脱杂能力,解决电解液铜贫化问题,稳定了电解液中铜离子及杂质元素的平衡,电解液净化调整后,铜的脱除率降低了31.6%,镍的脱除率提加了23%...  相似文献   
35.
系统研究了Mg元素对退火态A2B7型储氢合金La0.7-xY0.1Gd0.2MgxNi3.35Al0.15(x=0~0.4)电极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态合金主要由Ce2Ni7(或Gd2Co7)型、Pr5Co19型、CaCu5型和PuNi3型相组成,Mg含量对合金组成和相结构有重要的影响,低镁含量有利于提高合金组织中Ce2Ni7型相的丰度,高镁含量易出现大量的CaCu5型和PuNi3型相。电化学测试表明,循环稳定性及电化学放电容量随Mg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x=0.15,0.17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循环稳定性(S100=90%)和最大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68mAh.g-1)。Mg含量对合金电极的荷电保持率和开路电位影响显著,搁置7 d后的电极荷电保持率从7.9%(x=0)增加到59.7%(x=0.17),然后又降低到1.8%(x=0.4),表明适量的Mg含量可以改善合金的自放电性能,其中合金电极自放电时的可逆容量损失占97.5%以上,不可逆损失仅占0.4%~2.5%。合金电极的荷电保持率随合金PCT曲线放氢平台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其中氢致非晶态(x=0)和具有较高放氢平台压力的多相组织合金电极(x=0.4)的自放电率较大,荷电保持率最小。合金的腐蚀电流Icorr与电极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当x=0.15~0.17时,合金的耐腐电流较小,其自放电时的不可逆容量损失最低,循环寿命也较佳。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Ausmelt"双顶吹"炼铜工艺,分析了熔炼过程不同物料入炉品位时冰洞品位的控制,得出熔炼过程合理的冰铜品位控制为:入炉品位≤20%,冰铜品位52%~55%;入炉品位≥20%,冰铜品位55%~60%。总结了熔炼炉工况、过程温度、热冰铜样断面形状颜色、电炉炉渣含硫变化等反馈来判断实时冰铜品位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37.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La0.67Mg0.33Ni3.0-xAlx(x=0.0-0.35)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结果和EPMA观察表明:La0.67Mg0.33Ni3.0合金由LaNi3相和La2Ni7相组成。然而La0.67Mg0.33Ni3.0-xAlx(x=0.1,0.2,0.35)合金不含LaNi3相。研究结果表明Al替代Ni改变了La0.67Mg0.33Ni3.0合金的相结构,Al替代Ni不利于La0.67Mg0.33Ni3.0合金中LaNi3相的形成。此外,随Al含量的增加,La0.67Mg0.33Ni3.0-xAlx(x=0.1,0.2,0.35)合金的相结构也发生了变化。WDS分析表明:随La0.67Mg0.33Ni3.0-xAlx合金中X的增加,Al在LaNis相中的含量增加,但Al在LaNi2相的含量很少并且几乎不随X变化。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Al替代Ni提高了La0.67Mg0.33Ni3.0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但La0.67Mg0.33Ni3.0-xAlx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却随Al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Ce2Ni7型贮氢合金La1.5Mg0.5Ni7-xCux(x=0.1-1.2)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当X=0.1—0.6时Cu元素部分替代Ni后可形成La2Ni7型相,x≥0.9时,合金中则有少量的未知相析出。合金MH电极电化学研究表明,随Cu元素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从380mAh/g(x=0.1)下降至340mAh/g(x=1.2);当x=0.3~0.9时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较x=0.1时有一定的改善,合金电极交换电流密度(I0)和极限电流密度(I1)均以x=0.6为转折点先减小后增大。电极反应的动力学性能依Cu0.1〉Cu0.3〉Cu1.2〉Cu0.9〉Cu0.6的次序递减。  相似文献   
39.
采用熔体快淬方法得到了无Co过化学计量比合金La(NiMn)6的非平衡亚稳单相CaCu5型结构,分析和研究了合金非平衡组织结构和电化学吸放氢性能.x-ray衍射分析表明,快速凝固合金组织为CaCu5型结构单相组织,与常规熔铸合金比较,快速凝固合金的晶胞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各向异性变化:随着冷却速度增加,CaCu5型晶胞a轴减小,c轴及轴比c/a增大.电化学实验研究表明,当合金快凝速度≥20m/s时,过化学计量比La(NiMn)6合金MH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快凝速度≥30m/s时,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其最大电化学容量为256mAh/g~277mAh/g,循环100次后合金MH电极容量保持率为63%~97.8%.快速凝固合金均大大提高了合金的电化学稳定性,但随着冷却速度增加其活化性能和电极容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0.
PuNi3型RM3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PuNi3型RM3(R=稀土元素,Mg,Ca及第3,4族元素;M=Ni,Co,Fe,Cu,Zn等)被认为是替代LaNi5基贮氢合金的最重要候选电极材料之一,本文将介绍RM3合金的结构特点、氢化物的结构、氢化行为以及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PuNi3型RM3贮氢合金的发展应用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