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孙飞龙  耿克  俞峰  罗海文 《金属学报》2020,56(5):693-703
以3种不同工艺工业生产的总O含量均≤6×10-6的超洁净GCr15轴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推力片实验测试这3种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并获得额定寿命(L10)和中值寿命(L50),通过ASPEX扫描电镜获得各工艺下的夹杂物样本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极值法(SEV)和广义Pareto分布法(GPD)估算出样品中最大夹杂物特征尺(CSMI),然后将其与实测L10和L50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SEV法仅检测每个样品的最大夹杂物,无法通过其获得的CSMI来合理解释3种钢L10和L50的变化,2者之间相关性较差;而GPD法分析夹杂物时,需要对阈值尺寸以上的所有夹杂物进行表征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夹杂物的数量密度以及不同类型夹杂物的CSMI,GPD法所预测出的最危险类型TiN夹杂物的CSMI可以合理解释L10的变化,2者之间有较好相关性,但无法据此解释L50的变化;但将总的夹杂物数量密度与TiN夹杂物最大...  相似文献   
22.
罗海文  沈国慧 《金属学报》2020,56(4):494-512
超高强韧钢同时拥有超高强度和优良韧性,因而在国防和民用工程机械领域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综述了各类型传统超高强韧合金钢的典型钢种、成分、性能及应用和发展历程,并重点阐述了各典型钢种的组织和强韧化机理;然后介绍了近年所研发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超高强韧钢的成分、组织、强韧化机理及力学性能;接着梳理了我国近年来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和地理、资源等特点,出现了对现役超高强韧钢进行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包括新型轻质装甲防护钢、大型球磨机用钢、高山隧道挖掘的盾构机刃具用钢以及石油工程机械中的高压压裂泵用钢等;最后介绍了作者团队近期在超高强韧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超高强韧钢未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
测定了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热轧(终轧温度在Ar1以下)到成品各工序的织构,以取向分布函数(ODF)的形式对加临界变形的半工艺无取向硅钢的织构演变作了分析.发现其热轧板表层织构基本是典型的铁素体再结晶{111}组分,心部和1/4厚度处以铁素体剪切织构和轧制变形织构为主.冷轧变形后,心部和表层织构组分比较接近,{111}、{112}和{100}面织构都增加,但{111}组分增加最明显.软化退火后,{001}<110>与{112}<110>组分迅速降低,织构组分以γ纤维织构为主.通过增加临界变形,在最终去应力退火后,{111}不利面织构大量减少,高斯组分增加明显.Taylor因子可以表征不同取向晶粒对变形能的储存能力,从轧制变形时Taylor因子的分布可以解释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4.
含铌奥氏体不锈钢AISI 347流变应力曲线及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模拟实验分析了含铌奥氏体不锈钢347在不同变形条件的应力曲线特征,发现含铌奥氏体不锈钢高温下具有明显的加工硬化应力曲线特征,通过修正MEDINA模型建立了应力与变形条件的数学模拟关系,使得该不锈钢更能符合加工硬化特征型曲线,从而为预报含铌奥氏体不锈钢轧制载荷的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了16MnCr5齿轮钢在高温下形变断裂的行为与机制。结果如下:在奥氏体低温区(750~1000℃),由于晶界滑移而损害了塑性;在奥氏体高温区(1050~1300℃),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使得塑性显著改善;1350℃以上温度晶界发生过熔导致沿晶脆性断裂;700℃时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成形变诱导铁素体膜,导致沿晶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含15%δ铁素体(体积分数)的热轧高铝中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钢中长300μm的δ铁素体经热轧再结晶可被细化分割至大量长3μm左右竹节状晶粒,且在回火温度高达700℃时尺寸不变.400~500℃回火后,马氏体基体依然维持较高的位错密度且析出细小渗碳体和纳米级VC粒子,屈服强度最高;同...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含Nb高强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磁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退火温度升高与退火时间延长均可导致Nb在晶界处的偏聚减弱、富Nb析出相粒子的固溶与粗化,因此阻止晶界迁移的钉扎力降低,晶粒长大;富Nb相粒子粗化与晶粒长大均可降低铁损,但也同时使得强度显著降低。因此,含Nb高强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与力学性能无法同时得到优化。当采用940℃保温270 s退火工艺后,Nb偏聚于该钢晶界并同时有大量富Nb相粒子析出,有效抑制了晶粒长大与g织构的发展,可以在磁感和铁损尚未明显恶化的情况下,通过晶粒细化和析出强化有效提高该钢的屈服强度,达到该钢磁性能与力学性能的最佳匹配,此时磁感应强度B_(50)为1.690 T,铁损P_(1.5/50)为4.86 W/kg,P_(1.0/400)为30.47 W/kg,屈服强度为505 MPa,断后伸长率为17.55%。  相似文献   
28.
利用EBSD、TEM和XRD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冷轧中锰钢7%Mn-0.3%C-2%Al(质量分数)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具物理冶金意义的本构模型探讨了冷轧中锰钢退火后的拉伸和加工硬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逆转变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逐渐降低,使得应变诱导马氏体的转变速率快速上升。在700℃退火时,逆转变奥氏体的稳定性适中,此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模拟结果表明,奥氏体稳定性对材料的拉伸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退火温度偏低则奥氏体稳定性过高,材料的加工硬化率和均匀延伸率都较低;若退火温度适中则奥氏体稳定性也适中,变形时能持续地产生TRIP效应硬化基体,使材料的加工硬化率和均匀延伸率均较高;退火温度偏高会导致奥氏体稳定性过低,应变诱导马氏体会在短期内大量形成,致使材料的抗拉强度较高但均匀延伸率降低。  相似文献   
29.
高温拉伸试验中真应力真应变的计算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圆台式颈缩计算模型以便模拟高温拉伸试验中的颈缩现象,可仅依据拉伸的载荷、伸长量计算出拉伸颈缩过程中的真应变与真应力。并通过Gle-ble—1500高温拉伸试验,测出拉伸过程中的真应力、真应变,并与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应变不大于0.3时,上述颈缩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拉伸颈缩过程,计算出的真应力、真应变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0.
中锰钢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钢铁材料,因为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第三代汽车用钢,但是该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拉伸变形时会发生塑性失稳,导致材料结构稳定性减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过早失效,这已然成为限制中锰钢商业化使用的关键问题。塑性失稳包括出现不连续屈服和屈服平台(吕德斯应变)以及流变应力锯齿(PLC效应)。两者都受到成分、晶粒形貌、退火工艺、组织构成等因素的影响,也均与拉伸变形过程中 奥氏体相变转变存在或强或弱的相关性,使得这一塑性失稳现象的机理更为复杂化,因而在近期各种观点迥异的理论解释也相继被提出。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中各种因素对吕德斯应变和PLC效应的影响结果及相关理论解释,并着重指出了各理论解释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思路。最后,基于现有研究和预研实验对在保证中锰钢超高强度和优良塑性的前提下消除中锰钢塑性失稳现象的可行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