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7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8篇 |
综合类 | 103篇 |
化学工业 | 278篇 |
金属工艺 | 85篇 |
机械仪表 | 144篇 |
建筑科学 | 203篇 |
矿业工程 | 147篇 |
能源动力 | 34篇 |
轻工业 | 213篇 |
水利工程 | 142篇 |
石油天然气 | 106篇 |
武器工业 | 44篇 |
无线电 | 24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3篇 |
冶金工业 | 118篇 |
原子能技术 | 32篇 |
自动化技术 | 2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1.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含铅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给水体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本研究采用经碳化处理的再生混凝土微粉(CRCF)作为吸附剂,针对硝酸铅配制的铅污染溶液开展吸附试验,并测试分析了吸附剂的物相、微观结构和稳定性。研究表明,CRCF对Pb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24 h后可达到93.1%(质量分数,下同)的去除率;CRCF对Pb2+的吸附稳定性较高,吸附后仅有极少量的Pb2+浸出;吸附反应中,Pb2+静电吸附在CRCF表面,与CRCF发生离子交换并在表面形成碳酸盐沉淀,最终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固定在CRCF中;CRCF可作为一种低成本的Pb2+高效吸附剂,可有效应用于含铅废水的治理,实现废物资源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92.
93.
一套搬迁利旧的天然气制取氢气装置,在原料由天然气改变为含H250%以上的干气后,在某工况下的碳钢管道焊缝接连出现裂纹导致泄漏。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5.
96.
97.
采用湿法球磨将亚微米WC(~300 nm)和WC–12Co粉末混合均匀并使亚微米WC均匀粘附于WC–12Co粉末的表面,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方法(HVOF)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WC和WC–12Co的WC–Co复合涂层,研究亚微米WC的添加对涂层相组成、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相组成,压痕法测试涂层的显微硬度,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测试磨损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磨损表面和断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并分析涂层的磨损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5%的亚微米WC颗粒显著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16.3%);增强了涂层的耐磨性,磨损率从6.09×10-7 mm3/Nm减小到5.15×10-7 mm3/Nm(减小13.8%);亚微米WC颗粒喷涂后在涂层中保持了WC相,并主要存在于WC–Co扁平粒子界面和孔隙。基于涂层中扁平粒子的结合特性与磨损失效特征,建立强化模型,分析亚微米WC颗粒对涂层扁平粒子界面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98.
研究有裂纹的功能梯度材料板平面问题的随机动态断裂,建立平面问题的随机模型。功能梯度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沿厚度方向的非均匀随机变化为沿厚度方向的随机场。作用在裂纹面上的动荷载为时间的平稳随机过程,裂纹与功能梯度材料面平行。通过分层法,将随机场的问题转化为多个随机变量的问题进行求解。利用积分变换方法和奇异积分方程技术,得到动态响应的解析形式和裂纹起始扩展的概率计算公式,分析了各参数(裂纹长度、随机场参数和裂纹位置)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纹长度、随机场参数β以及裂纹位置比率 h2/h 的增大,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学期望和标准方差均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以涤纶(PET)为岛、锦纶(PA6)为海,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开发的多岛型高回弹性PA6/PET复合纤维的生产流程,探讨了原料的选择、切片干燥、纺丝温度、组件设计、冷却条件、拉伸加弹、PA6/PET复合比及岛个数等工艺条件,并选择24f×18~20岛、锦涤比50∶50的多岛型高回弹性纤维为最理想产品。纤维织成织物后并不象海岛纤维一样要溶去其中一组分,而是用廉价的PET替代部分昂贵的PA6。结果表明:开发的多岛型高回弹性PA6/PET复合纤维及其织物兼具了锦、涤2种纤维的优点,且原料成本是纯锦纶的2/3。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减小比例控制器配比精度对三组元推进剂能效影响的问题,基于三转子流量计工作原理设计了三转子式比例控制器,试验研究了定流量和变流量工况下工程样机的流量比例控制性能。结果表明:三转子式比例控制器的结构简单、易加工、运动平稳、阻尼小;定流量工况下比例控制器的配比比例稳定且精度较高,而且各流量工况点间的配比比例也一致;变流量工况下比例控制器的配比比例存在波动,但其波动幅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比例控制器燃烧剂路造成的压力损失最大,冷却剂路造成的压力损失最小。研究成果为研制新型、高配比精度的比例控制器提供了新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