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34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氧化亚铁硫杆菌耐酸耐氟紫外线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作为出发菌,经紫外线诱变,考察不同诱变时间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耐酸和耐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45~60 min的紫外线处理,菌株对酸的耐受性增强到pH值为1.2,对氟离子的耐受性达到0.6 g/L.  相似文献   
142.
新疆的高钠煤是一种开采成本低、灰分低、含硫量低的优质燃料,但较高的钠含量导致其在燃烧利用的过程中易出现沾污结渣等现象,严重阻碍了高钠煤的开发利用。以2种高钠煤(五彩湾煤(WCW)、哈密煤(HM))和1种低钠煤(平朔煤(PS))作为实验对象,在900℃下燃烧制灰,并将所制煤灰置于38%、51%和76%的NaCl蒸气下进行钠捕获实验,使用ICP-OES测得钠捕获前后煤灰的钠含量,采用XRD分析钠捕获前后煤灰中矿物质的变化,采用压降法测量钠捕获前后煤灰的烧结温度,深入探究不同NaCl蒸气体积分数下煤灰烧结特性的衍变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NaCl蒸气体积分数下,3种煤灰样品中PS煤灰的钠捕获量最大,HM煤灰次之,WCW煤灰最低。Si、Al能增强煤灰的钠捕获性能,而Ca则会与Si、Al发生反应,从而抑制Si、Al对NaCl蒸气的化学固定,不利于煤灰的钠捕获。随NaCl蒸气体积分数升高,钠捕获量增大,煤灰的烧结温度降低幅度与其钠捕获量呈正相关。HM、WCW煤灰烧结温度降低幅度均大于PS煤灰,一方面是由于HM和WCW煤灰固钠后生成的含钠化合物的熔点低于PS煤灰,另一方面NaCl蒸气体积分数升高促进了...  相似文献   
143.
文章基于新疆棉秆的微波水热及水热氧化处理实验,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Van Soest化学组分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水热及水热氧化处理对棉秆固相产物结构、组分变化及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处理过程中,棉秆中的半纤维素在温度为200℃时基本完全水解,无定形纤维素在温度为200~230℃时剧烈分解,而木质素与结晶纤维素在温度为160~230℃时保持稳定;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棉秆样品的结晶度、固定碳含量、热值均呈上升趋势,灰分和水分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综合热解指数在温度为200℃时达到最大值[4.07×10-5%3/(min2·℃3)];水热氧化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在温度为180℃时基本分解完毕,木质素和结晶纤维素在温度为160~230℃时发生部分降解;在水热氧化温度为160~200℃时,棉秆的结晶度升高至最大值后降低;水热氧化处理后棉秆的固定碳含量和热值均高于同温度下的水热处理后棉秆,且综合热解指数在温度为180℃时达到最大值[4.23×10-5%3<...  相似文献   
144.
ZnO/PVDF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模板法制备了平行束状纳米ZnO晶须,将其与压电高聚物PVDF复合,用热压法制备六种含平行晶须状纳米ZnO不同质量分数与不同形态、尺寸的ZnO的ZnO/PVDF复合材料。经取向、极化后对其结构、形态及介电性和压电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尺寸与形态对压电复合材料的影响极大,球型、准球型、四针状纳米ZnO和非纳米ZnO与无定型PVDF复合,虽经同样条件极化处理,并无压电性能产生。与传统观念不同,即使主体为PVDF,但随着平行晶须状纳米ZnO含量的增加,电性能参数呈非线性增大,在ZnO含量仅为15%左右时就产生了复合材料介电常数ε和压电常数d33值的转折性突跃,与单一压电高聚物材料相比显著增加,且极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5.
棉秆水热及水热氧化过程水相产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热及水热氧化处理技术可改变生物质的特性,从而提高热解产物的品质及热解效率。本研究使用高压反应釜在180~280℃下对棉秆进行水热及水热氧化过程处理,使用色谱质谱联用仪、波美密度计及pH酸度计对比分析了水热过程水相产物(HTAP)及水热氧化过程水相产物(HOAP)的有机组分、折光指数和pH。结果表明,HOAP中酸类有机物含量最高时的温度(200℃)低于HTAP(230℃)。200~230℃下HOAP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HTAP。水热氧化过程抑制了HOAP中酮类化合物的生成。180~280℃下HOAP的折光指数高于HTAP,且随着温度增加而下降。HOAP的p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180~260℃下HOAP的pH低于HTAP。HTAP与HOAP的理化性质和木醋液基本一致,有潜力应用于农业、林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6.
以棉秆为研究对象,经180~280℃水热氧化预处理后热压制备成型颗粒。利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考察了水热氧化预处理温度对棉秆成型颗粒理化性能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氧化温度的升高,棉秆的固相产物产率降低,半纤维素于180℃之前完全分解,无定形纤维素于200℃完全分解,结晶纤维素于260℃完全分解,水热氧化固相产物的纤维素结晶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棉秆成型颗粒的固定碳含量、热值和能量密度增加,但燃烧性能变差。水热氧化预处理后棉秆成型颗粒的表观密度保持在1300kg/m3左右,抗压强度则随着水热氧化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180℃水热氧化预处理后棉秆成型颗粒的抗压强度相比原料成型燃料增加了183.33%。本研究范围内,经180℃水热氧化预处理后获得的棉杆成型颗粒的燃烧性能和物理性能最佳,其热值为17.76MJ/kg,能量密度为23.44GJ/m3,抗压强度达11.90MPa,可作为优质生物质成型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147.
为合成新型二肽类甜味剂,以甲醇、3,3-二甲基丙烯酸为初始原料,经Fischer酯化反应得到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再与2,5-二甲酚、甲烷磺酸发生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得到4,4,5,8-四甲基-3,4-二氢香豆素,产物以LiAlH_4为还原剂还原得到3-(2-羟基-3,6-二甲基苯基)-3-甲基丁醇,经2步保护反应分别保护醇羟基和酚羟基之后,用CH_3COOH脱掉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S)得到乙酰基保护的醇,用Dess-Martin periodinane氧化醇得到纽甜类似物的中间体3-(2-乙酰基-3,6-二甲基苯基)-3-甲基丁醛,最后将中间体与阿斯巴甜在硼氢化钠(Na BH_4)的还原胺化作用下合成高倍甜味剂纽甜类似物N-[N-[3-(2-乙酰基-3,6-二甲基苯基)-3-甲基丁基]-L-α-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1-甲酯。采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以及核磁共振(NMR)对终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结果确定其为目标终产物,并测得其甜度约为蔗糖的70 000倍。  相似文献   
148.
先构建一电动修复单元,研究了修复时长、电解液及电压梯度对电动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修复时长为7 d、电解液为0.1 mol/L柠檬酸与0.03 mol/L氯化铁混合液、电压梯度为1 V/cm及电极为石墨电极的条件下,该电动修复单元的修复效果达到最优;再在此基础上,向此电动修复单元接种氧化硫硫杆菌,构建一微生...  相似文献   
149.
21世纪初,GOL’TSMAN等人开启了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这一研究领域。历经整整20年的发展,SNSPD已经成为综合性能优异的单光子探测器,被广泛用于量子与经典的弱光探测。本文从性能指标、器件物理、薄膜材料、器件结构、加工工艺、光学耦合、信号读出、制冷系统、应用演示等9个方面,回顾了过去20年里SNSPD的重要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和评述了未来可能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0.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为陆相断陷盆地,具有多物源、多沉积相类型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明确下沟组物源及砂体展布规律,采用轻重矿物组合特征、重矿物ZTR指数,岩石类型、砂岩百分含量和地震剖面分析等方法,对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西北部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物源分带性明显,共发育7个物源,主要以北面天泉寺凸起和西面文殊山凸起提供的物源为主,物源与砂体展布对应关系良好,从根本上决定了早白垩世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