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27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3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73篇 |
综合类 | 398篇 |
化学工业 | 515篇 |
金属工艺 | 414篇 |
机械仪表 | 515篇 |
建筑科学 | 502篇 |
矿业工程 | 337篇 |
能源动力 | 144篇 |
轻工业 | 497篇 |
水利工程 | 234篇 |
石油天然气 | 413篇 |
武器工业 | 225篇 |
无线电 | 4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7篇 |
冶金工业 | 241篇 |
原子能技术 | 165篇 |
自动化技术 | 4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181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182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79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309篇 |
2012年 | 355篇 |
2011年 | 347篇 |
2010年 | 347篇 |
2009年 | 333篇 |
2008年 | 304篇 |
2007年 | 325篇 |
2006年 | 314篇 |
2005年 | 274篇 |
2004年 | 272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56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32.
S Zorb装置反应进料换热器(E101)在切换投用操作过程中存在封头及相关法兰泄漏甚至着火的安全风险。为此,某S Zorb装置在反应开工初期仅投用E101A/B/C/G单列进行喷油操作,待进料提量至60%负荷后将另一列并入系统。投用过程先将冷介质(反应进料,71.5℃)充满E101D/E管程,后打开E101H壳程入口阀使用热介质(反应产物,400℃)对管程冷介质进行加热汽化的方法缓慢并入系统。使用该方法后E101管、壳程出口温度未出现大幅波动,反应进料加热炉(F101)入口温度较稳定,投用耗时2 h,过程平稳,E101相关法兰未出现泄漏现象。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37.
38.
采用恒流光电导方法,在不同温度下测量了未掺杂半绝缘LEC砷化镓中EL2能级的光电离截面谱σ_n~0-hv。发现截面谱中有三个上升较快的台阶,认为它们来源于EL2能级上的电子向导带上三个极点Γ、L、X的光跃迁。σ_n~0-hv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曲线符合得很好,并得出有关EL2能级的物理量即束缚能E_T、Frank-Condon移动d_(FC)和波函数扩展长度α~(-1)。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底排推进剂高氯酸铵/端羟基聚丁二烯(AP/HTPB)旋转条件下微尺度燃烧特性,建立了AP/HTPB二维周期性三明治定常旋转燃烧模型,气相采用两步总包反应,耦合气固热边界层,拟合旋转动量,并对燃烧压力为0.1~5 MPa,转速0~10800 r·min~(-1)条件下的二维火焰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转速在10200 r·min~(-1)的工况下,当燃烧压力为0.1~0.5 MPa时,火焰呈预混燃烧特性;当燃烧压力为0.5~3.5 MPa时,火焰呈现扩散、预混燃烧双重特性;当燃烧压力大于3.5 MPa时,形成狭长的扩散化学反应带。分别针对不同燃烧压力和不同转速下的稳态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得知气相火焰偏转角与压力呈线性正相关;转速在0~10200 r·min~(-1)之间时气相火焰偏转角与转速呈线性增长,但是当转速在10200~10800 r·min~(-1)时,气相火焰偏转角与转速近似呈指数增长。燃面平均雷诺数的变化趋势与气相火焰偏转角度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通过燃面平均雷诺数来描述旋转与压力对气相火焰偏转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近几年 ,有线电视在农村迅速普及 ,已经成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柱。然而 ,现行的农村广播电视的管理模式是延续以前农村有线广播时期的管理模式 ,即以乡镇广播电视站为基础 ,以县 (市 )广播电视局为上级管理单位的模式。实践证明 ,这种分散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技术与业务管理方面。由于有线电视网的科技含量远远高于过去单一的有线广播网 ,要求从业人员要有相应的素质和技能。例如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而乡镇广播电视站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