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单分散二氧化硅胶体微球,以垂直沉积法分别在玻璃和瓷胎表面自组装制得了颜色艳丽的结构色釉层。研究了热处理温度、膜层厚度、不同基底以及微球后处理对结构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可使微球收缩,粒径减小,晶面间距缩短,结构色层颜色发生微弱蓝移。胶体粒子浓度过大时,将导致膜层过厚,结构色层颜色饱和度降低;瓷胎基与玻璃基相比,所得结构色膜层缺陷少、制备周期短、颜色更为均一艳丽,且不易出现肉眼可见的横向"条纹"。直接采用反应后悬浮液中的微球,比离心干燥后再用乙醇超声分散的微球进行自组装,所得结构色的颜色红移且色彩更为鲜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考虑竖向荷载影响的非饱和地基中桩的水平振动问题。首先,在考虑竖向荷载影响的情况下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和三维多孔连续介质理论建立非饱和土–桩耦合振动模型,然后通过直接求解法、分离变量法和桩土边界条件求得桩体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以及桩顶动力复阻抗的解析解,将本文退化解与已有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提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与Euler梁模型下振动解的对比,进一步分析竖向荷载和桩顶承台质量对桩体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竖向荷载仅对桩顶水平动力阻抗的刚度因子存在显著影响,不会引起共振频率的变化但是会使得共振频率下对应的阻抗极小值降低;(2)采用Euler梁模型计算得到的复阻抗始终更大,但出于安全考虑应该优先采用结果偏小的Timoshenko梁模型;(3)当竖向荷载增加时,桩顶处的水平位移、桩身中上部的转角以及桩身中下部的弯矩、剪力均略微增大,可能威胁结构安全;(4)考虑桩顶承台质量时,桩体动力响应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3.
铜钨(CuW)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强度、高抗烧蚀性和抗熔焊性以及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因此被作为触头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压开关断路器的核心部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远距离、超高压、大容量输变电成为发展趋势,对触头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铜钨复合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对比了铜钨复合材料的不同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液体渗入裂纹后裂纹的演变过程,建立了滚动接触圆盘-平面裂纹充液二维模型。裂纹表面与圆盘-平面接触面组成腔体结构,圆盘的运动使裂纹表面发生变形、腔体体积减小从而导致腔体内压力增大,最终表面裂纹在腔体高压作用下加速扩展。基于表面裂纹接触状态的变化,研究腔体形成、密封和泄漏三个阶段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曲线及扩展方向的演变。结果表明,腔体内部压力小于裂口接触位置最大压力,液体增压效应随裂纹几何尺寸的增加显著增强,增加裂纹长度与裂口宽度使裂纹扩展模式从Ⅱ型转为Ⅰ型;随着裂纹扩展,腔体内部的液体泄漏使腔体产生动态自密封-泄漏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将经过高温渗氮处理的Ti-6Al-4V(TC4) 粉末制备成致密的核壳(core shell, CS)结构TC4。并对核壳结构TC4合金在1000 ℃下进行固溶处理,研究了采用不同冷却速度的冷却方式以及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对核壳结构TC4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核壳结构TC4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截面形貌进行分析。发现壳层具有接近单一的α相,而核心为α+β相,并且β相连续分布在α相之间,最终形成了这种新颖的核壳结构。在氮的固溶强化和核壳结构的双重作用下,核壳结构TC4合金屈服强度达1180 MPa,断裂延伸率约为10%,力学性能显著提高。通过固溶和时效处理调节壳和核的微观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某石化公司1.0 Mt/a连续重整装置在开车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焊道宽度达到20 mm、表面光滑度不合格的再生器内网进行重新制作,控制纵向焊道宽度小于10 mm、横向焊道宽度小于15 mm,可以避免再生器内网因局部过热而造成的损坏,并且降低了催化剂跑损的风险;通过在往复式压缩机一级、二级排气缓冲罐出入口增加减振孔板、更换出口管道支架等措施解决了重整氢增压机出口管道振动问题;通过双油泵运行,将控制油压提高至1.2 MPa,暂时避免了循环氢压缩机停机的风险;通过将注氯套管蒸汽由1.0 MPa改为1.6 MPa、增加套管表面温度热电偶等措施,使重整催化剂的氢铂比恢复到0.96的正常水平;通过提高进料温度至130℃、降低循环氢中氯化氢摩尔分数至2.5μmol/mol,避免了氯化铵盐结晶导致的进出料换热器板程压力降升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指数模型的能源桩长期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基于指数模型的能源桩长期响应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引入改进的Masing准则来构建以指数模型为骨干曲线的土体加卸载函数,进而基于荷载传递法研究温度循环过程中能源桩的工作特性;然后通过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最后结合算例,研究能源桩的长期工作特性.结果表明:(1)温度循环方式对桩...  相似文献   
18.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铜层均匀致密的壳核结构复合粉末(Cu@TC4复合粉末),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技术制备了原位Ti2Cu增强的TC4复合材料(Ti2Cu/TC4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金相显微镜(OM)和电子探针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镀铜时间对Cu@TC4复合粉末截面形貌和烧结态Ti2Cu/TC4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维氏硬度仪对Ti2Cu/TC4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C4钛合金粉末经过磁控溅射镀铜后,TC4钛合金粉末表面明显包裹了一层Cu,溅射时间为1 h时,镀层厚度为0.7μm;当溅射时间为4 h时,镀层厚度随之增加至3.7μm;较溅射1 h所得镀层厚度增加428%,镀层均匀致密,形成壳核结构。随着镀铜时间的增加,烧结态Ti2Cu/TC4复合材料的OM显微组织由魏氏组织转变为魏氏组织与共析组织混合的形貌特征,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也随之增加,由原始的HV1 332.56增加到HV1 380.52,提高了约14.4%,显微硬度提升的原因可归结为分布在基体中的Ti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出增强相呈网状结构分布的(TiB+La2O3)/TA19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复合粉末和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物相结构和断口特性进行表征分析,通过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LaB6颗粒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着增强体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组织由魏氏组织向等网篮状组织转变;烧结后晶粒得到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随着增强体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不断提高,延伸率下降。当LaB6的质量分数为0.2%时,复合材料的延伸率最好,为17.5%;当LaB6的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高,为1288 MPa,比基体合金提高了13.70%。强化机制主要为细晶强化和增强体的承载载荷的作用。在650 ℃时,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着LaB6含量的提高而上升,当增强体质量分数为0.5%时,抗拉强度最高可达607 MPa,比TA19钛合金基体提高了10.31%。强化机制主要为增强体的载荷传递。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量增强体的钛基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的力学性能,为钛基复合材料在高温性能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