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6篇 |
化学工业 | 89篇 |
金属工艺 | 61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矿业工程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2篇 |
冶金工业 | 98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TiO2进行Ce及Zn单一和共掺杂改性。以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念珠菌为菌种,研究组分对材料的可见光抗菌活性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掺杂改性抗菌剂中适量Ce组分的作用,在于通过抑制抗菌剂的晶粒长大和拓展光响应范围等方面,增进抗菌剂的光催化性能。掺杂抗菌剂中适量Zn组分的作用在于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抗菌性能。锌铈共掺杂TiO2纳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菌效果,协同效应因子(SEF)>0。 相似文献
122.
以鞍山铁尾矿为硅源,CTAB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介孔分子筛MCM-41。采用XRD、BET、HR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将该介孔分子筛MCM-41应用于水中Cr6+离子的吸附,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对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过程的表观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增加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初始浓度有利于分子筛对Cr6+离子的吸附。Cr6+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表观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 相似文献
123.
以铁尾矿和碳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Si3N4粉.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对碳热氮化合成Si3N4粉的影响显著,随合成温度的升高,产物中Si3N4相含量增加,1450℃时Si3N4相含量最高,是最佳的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不大,但适当延长恒温时间可使还原氮化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恒温8h时产物中Si3N4含量最高,是较理想的恒温时间.合成过程中SiO的挥发导致试样较大的质量损失,且随恒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4.
UV固化环氧丙烯酸酯/聚酰亚胺树脂粉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聚酰亚胺树脂粉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料的光固化过程动力学,表征了复合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冲击性及热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聚酰亚胺树脂粉的加入使涂料的光固化速率及双键转化率下降;涂层的附着力、耐冲击性先随聚酰亚胺树脂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添加量为4%时,涂层的耐冲击性达38cm,附着力达1级,但添加量过多时涂层的附着力及耐冲击性均下降;聚酰亚胺树脂粉对涂层硬度的影响不大.复合涂层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聚酰亚胺树脂粉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涂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5.
126.
主要探讨了利用绿藻作为生物质原料进行乙醇发酵的可行性及其发酵效果,考察了不同种类绿藻、硫酸浓度以及钠离子浓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石莼葡萄糖含量丰富,作为发酵乙醇的原料是十分有潜力的。预处理过程中最适硫酸浓度为2%,并利用氢氧化钙调节p H值为5.5时,其最大乙醇浓度可高达30 g/L,且产乙醇速率可达0.63 g/(L·h),乙醇产量为37 g/kg。在酶解存在的条件下,加大硫酸浓度水解对绿藻中葡萄糖的溶出并没有很大帮助,主要影响其它五碳糖的溶出。钠离子对发酵产乙醇过程的影响较大,钠离子浓度过高会抑制乙醇产量以及产乙醇速率;而在氯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低钠离子浓度便可对乙醇发酵产生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27.
128.
G13Cr4Ni4Mo4VA轴承钢(/%:0.13C,4.13Cr,3.52Ni,4.39Mo,1.19V)由6 t真空感应炉+1.3 t(Φ406 mm)真空自耗炉熔炼,并经锻造(1160℃加热,≥1140℃开锻,≥900℃终锻)生产成Φ120 mm棒材。力学性能试样经1 100℃80 min淬火(N2气冷),-73℃2 h冷处理,3次回火:550℃2 h空冷处理。其冲击值aku为27.1~39.5 J/cm2,低于标准87.5 J/cm2要求。经试验得出,由于锻造温度过高,造成δ铁素体在晶界的析出,使棒材冲击性能降低。通过锻造工艺优化,将钢锭加热温度由原1160℃降至1 110℃,避免δ铁素体的析出,棒材的平均aku冲击值提高至113.6 J/cm2。 相似文献
129.
130.
以铁尾矿合成的SiC粉为原料,Y2O3和Al2O3为烧结助剂,常压烧结制备SiC-Y3Al5O12(YAG)复相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测定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分析烧结物的致密化过程,研究其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材料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 800-1 850℃.烧成产物主要物相为SiC,其余为YAG和少量FexSiy随烧结温度的升高,Y2O3和Al2O3生成的YAG相逐渐增加且稳定存在.细小的YAG颗粒弥散在基体周围,并逐渐增多聚集把短柱状SiC晶粒粘结在一起起到促进烧结的作用.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显气孔率降低,而体积密度、硬度和抗压强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